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鱼洞旅游养殖多头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郑莹莹 袁弘 摄影 谢明刚)彭州市小鱼洞镇,这个曾经在地震中受到重创的小镇,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如今已经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该镇的“华丽变身”,此次顺利入围“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优秀设计建设项目”。

  住房

  川西风格和小洋楼和谐共生

  走进位于小鱼洞镇北部太子村的重建点位“太子村寨”,只见幽幽的青山与湔江流水相映相衬,充满山村风情的全新木结构房屋静立其中。这个统规自建的安置点占地15亩,总投资322万元,建筑都是双层的全木结构房屋。

  位于小鱼洞镇江桥村的“江桥人家”统规自建安置点则是一派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这个占地面积60亩的安置点,主要安置了该村3、4、5、6、7社的村民。一楼一底的房屋采用了坡屋顶,外墙面进行了勾边。这里水电气全通,硬化水泥路面1500余米,绿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而在小鱼洞镇的大楠村“鱼凫南山”统规统建安置点,则是具有欧洲风情的建筑,欧式别墅用色大胆,外墙面颜色艳丽。

  “我们对重建点位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域特点,也遵循了‘四性’原则中的多样性原则,尽量让建筑的风格不雷同、各有特点。”彭州市重建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旅游

  力争做成“农游交叉产业”

  谈到小鱼洞镇的发展,该镇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结合灾后住房重建,该镇计划利用“万亩竹海”的发展,让农业和旅游业两个产业之间互相磨合、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新兴农游交叉产业。

  “我们将从‘观(农业观赏)、尝(品尝农产品)、娱(农业娱乐)、劳(劳作体验)、购(购买农副产品)’等方面进行农业观光休闲项目的设置,丰富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我镇新型农业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元素。以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创意,满足游客休闲体验乐趣。而对于‘万亩竹海’的打造,将增添生态旅游的气息,同时形成游竹海、品竹笋的生态旅游模式。”该镇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我们还规划了‘冷水鱼餐饮长廊’,沿彭白线全长预计1.5公里左右,起始于大楠村,止于渔洞村,以新型农村群落为主线。沿途可以引资发展专门以冷水鱼为主的大中型的中高档冷水鱼餐饮企业十余家,计划每家每日接待游客100人以上。此外还依托‘鱼凫南山’统规统建项目和‘江桥人家’ 建设项目,以村为单位组织成立旅游服务公司。与此同时,我们还规划在江桥村和大楠村之间打造美食城,鼓励村民发展以冷水鱼和山野蔬菜为主的农家乐,打造有规模、上档次的高档乡村酒店。”该负责人说。

  产业

  合作经营打出“组合拳”

  “将‘渔江楠’三地进行整合打造,凝聚力量,打组合拳,进行除旅游以外其他产业的发展。”据彭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渔江楠”指该镇的渔洞村、江桥村、大楠村。该区域位于彭州市西北山区,距成都市区60公里,是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银厂沟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该区域内的冷水鱼餐饮业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特色产业,两届冷水鱼节的成功举办,已经打出了小鱼洞镇冷水鱼餐饮的名片;而当地丰富的山野蔬菜,将进一步增添餐饮特色。利用这些既有优势,小鱼洞镇规划建立完善水产品市场体系,形成冷水鱼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冷水鱼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一批冷水鱼龙头企业。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该镇冷水鱼、石蛙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发展,带动餐饮、农家乐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镇内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进一步带动该镇的蔬菜种植业,猪、鸡等养殖业的发展。

  除了打“组合拳”进行统一的产业发展,小鱼洞镇各村也利用各自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的江桥村在彭州市小鱼洞镇食用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组织下,进行特色品种种植;该镇太子村寨则把种植、养殖、乡村旅游作为发展方向,其猕猴桃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达到450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