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俗专家谈姓氏演变 孩子不要姓,说明社会多元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13:53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董从哲

  “孩子随母姓刚开始被社会接受,现在有人连孩子的姓都不要了,这说明社会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了。”就姓氏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民俗学博士张士闪、前民俗学学会会长李万鹏及民俗学研究方面的社会学专家。

  记者了解到,“姓”的肇始距今五六千年,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不同氏族之间可相互通婚,氏族内部禁止婚配,姓才得以产生。

  人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中国人至今还有很多人对后代的命名遵从传统习俗或者家族谱牒规定,比如孩子取名必须加上姓、辈分,然后还要根据生辰五行等选字,父母的决定权很小。姓什么,在很多中国人意识里还是大事,这是中国漫长的封建宗族制度巨大影响的结果,也是中国独特文化构成的一部分。

  近年,先是在城市里出现了孩子随母姓,还有的随父母双姓,这些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在农村出现的还很少。这些都是社会开放的结果。孩子不要姓还很少见,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越来越多元,观念在越来越开放。

  相关社会学专家认为,姓名的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出现,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加载或丢掉一些功能或信息。任何事物都在向前发展,姓名的变化也一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