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虫和小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14: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风月

  花鸟鱼虫并称“四大雅戏”,实在都是国粹,这当然是岁月无聊闲看无聊书才得知。但少年时看《水浒》,见斑斓大虎被称为“大虫”,真是大吃一惊!后来才得知,原来古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鱼叫“水虫”,鸟叫“羽虫”,龟叫“介虫”,蛇叫“长虫”,虎因其大,故称“大虫”。原来如此,否则芳村花鸟虫鱼市场该有老虎卖了。不过想想还是不明:既然古人将所有动物都称呼为“虫”,为何还有十二生肖呢?不都是属虫吗?

  农历过了年就是虎年。记得在上一个虎年到来之前,我曾在电台节目中与听众谈论了整整一晚的老虎。十二年过去,老虎依然是那么珍稀。而且料想不到的是,盖因老虎珍稀,居然有了“正龙画虎”的新拍案惊奇,现在这个故事好像也不了了之了。不过老虎的社会形象因而受到严重打击,与谎言挂上了钩,虎虎生威沦落到虎虎失威,这倒是虎族家门的一个不幸。更不幸的是,据说全世界圈养的老虎数量大约仅得一万只,而野生老虎的数量则更少。我曾在沈阳虎园亲眼目睹一只斑斓大虎被一只活蹦乱跳小山羊吓得倒退三步的滑稽情景。老虎看来真要变回去做“虫”了。

  而说到“四大雅戏”之虫,不得不说蟋蟀。不但老虎后继无虎,据说现在也后继“无蟀”,没人会玩了。现在十几岁的小孩,谁还有闲心到处抓蟋蟀?哪怕有心,城市的旧屋拆得七零八落,又到哪里去抓蟋蟀呢?不过网上倒是有蟋蟀专营店,有心玩的抓不到,尽可以买。

  广州人把蟋蟀称作“蟀子”,无赖之徒被称为“烂头蟀”,“埋牙”(开打)、“开片”(打斗)等词语至今流行,就是源起于斗蟋蟀。小时候我也玩蟋蟀,最喜欢爬墙入越秀山抓蟋蟀。引蟀相斗用的蟀须也是自制,用老鼠须蘸煤油去其鼠味,扎在竹签上。为求几条鼠须,真是历尽千辛万苦在所不辞。现在广州人的风俗之一———在饭店以翻转茶壶盖为号,唤伙计添滚水,据说也与斗蟋蟀有关。传说有茶楼伙计热情过度帮茶客斟水,不想烫死了茶客放在茶壶中的爱蟀,无端惹出一场风波,自此加滚水就以茶客自己翻转壶盖为号。可见,小虫不可被小觑,曾经是如此深刻地影响过广州人生活。

  与现时的广州相比,我们儿时的广州其实只是一个小镇。广州成长得太快太日新月异,男女老少行走在这个城市里面都难免有一份扑面而来的陌生和跌撞,至少不再会感觉到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面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无论大人细路讲起城市旧事才会有那一份感慨和喋喋不休。先鄙视自己一个!

  待到新的广州长成沉稳而有魅力的中年,待到新的广州都能像翻转茶壶盖一样留下广州人生活的印记,我们行走其间当会有一种新的亲切和自如。也许到那时才不会有如此酸溜溜的发问: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