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将建风景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2日08:19  燕赵都市报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本报保定电(燕赵都市报记者郭志昆 通讯员秦云幸)3月11日,记者跟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张永胜高级工程师、河北科技评审地质专家边庆年教授一行,在位于保定市区西部70公里处的顺平县白银坨景区见到一处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罕见的大规模壶穴群地质遗迹。

  地质专家调查发现大规模壶穴群

  3月11日,保定周边最近一次降雪早已融化,记者一行人到白银坨时,发现景区内路上和山上的积雪还有10多厘米厚。踏着积雪,在一处名为葡萄沟的天然沟谷内,年近七旬的张永胜向人们介绍着这个最新的发现。

  原来,在今年1月31日,张永胜、边庆年教授等6位专家对顺平县白银坨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时,惊奇地发现该地壶穴群在三公里长的沟谷连续分布,十分壮观。

  记者在现场见到,所谓的壶穴就是沟谷内岩石在水流的长期冲刷下,形成像壶状结构的一种造型。这处壶穴群共有30多处壶穴,单个壶穴基本呈圆形,个别已发育成椭圆形,也有的壶穴已发育到晚期,形成开口的马蹄状。最神奇的是,与其它地区一般只有几十厘米至一米深度的“壶穴”相比,这里的壶穴异常巨大,壶穴深竟达6米,壶口直径5-7米,个个似巨大的天然浴盆,四壁光滑,口小肚大,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曾因地质考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张永胜说,这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大规模壶穴群,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这里有望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壶穴群。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保定发现全国罕见大规模壶穴群

  证实26万年前华北为亚热带环境

  据了解,壶穴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包括地质、气候条件等,还需要合适的风力、水流、泥石流和冰熔。一般要经过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壶穴。壶穴对水利学、空气学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又成为旅游、科研、地质遗迹学方面引人关注的热点。

  记者发现,景区河流源头呈巨大的扇形地貌形态,上宽下窄,最高顶1033米。山脊长达两公里,为易县与顺平县的分水岭,向下直降到600米的谷底,成为巨大汇水区。因谷口瓶颈状窄小,丰雨季节山涧会产生夹带砾石的高速水流,对岩石进行冲刷和研磨,天长日久在岩石上塑造出壶穴形貌。

  为何本区“壶穴”如此惊人的硕大?经专家考证,世界泛冰盖期后,华北地区转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水草丰盛的前26-100万年间亚热带环境,水量巨大是形成大壶穴的物质条件。原因是在前1.2-1.4亿年间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这里岩石迅速抬升,形成多条“V”形谷地,大落差流水成为高速旋转状,才使河床中出现硕大、完整、规则的壮年期“壶穴”群,堪称华北一绝。

  发现生命起源的标志园藻化石群

  白银坨壶穴群成串珠状,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葡萄沟”。专家在调查时还发现,壶穴群旁的山体上由于水的溶蚀留下很多半壁溶洞,这些溶洞大都挂满再生的钟乳石,形态各异,有金蟾倒挂状、有石帘状,还有石幔和石瀑布状。

  记者还见到在大面积的岩石上,有很多呈恐龙蛋状、鞋垫状和盘香状的纹理。张永胜介绍说,这些看起来像恐龙蛋的化石叫园藻化石,园藻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种,大面积的园藻化石群可以揭示17亿年前的生命起源首次宏观出现。与此具有同等科研价值和珍稀的的颇似盘香形状的盘香叠层石及锥状、柱状、穹状叠层石,可以揭示早期生命在地壳变化过程中演变的历史,成为重要的地质科普内容。

   发现一处毛泽东躺卧像大型山体

  更为新奇的是每当夕阳西下,景区西面的山体会呈现毛泽东躺卧像,图像栩栩如生,清晰可现,令人叫绝。

  当地人称,每天下午五时左右,夕阳快落山前,向西方望去,在夕阳的照射下,山顶的轮廓便清晰得显现出来。村民都说远远望去,山顶微微倾斜,绵延几百米,轮廓很像毛主席平躺着的样子。仰卧像头朝北,脚朝南,从头部到胸部的线条都十分明朗,尤其是头部得轮廓更是传神,额头、鼻子、嘴巴等都很清晰,像极了毛主席的神态。许多村民傍晚经过时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