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官员透明复出”缓解公众知情权焦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0日07:03  大河网-大河报

  3月18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任命张建民为该省副省长。至此,山西襄汾溃坝事件两名被问责的高官全部复出。此前,被问责官员“复出”,因程序不透明而往往引发网民争议。但张建民“复出”履新,当地官方网站首次对其“复出”做出了解释。(3月19日《南方都市报》)

  相比以往被问责官员的悄然复出,如黑砖窑事件被撤职的洪洞县原副县长王振俊、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被问责的众官员、在西丰警察进京拘传记者事件中被责令引咎辞职的辽宁铁岭市西丰县委书记张志国等,这次,张建民的复出,官方给出了解释和说明。

  在信息时代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下,种种理由不充分的“复出失明”行为已经触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事实上,对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必要性问题,社会和民众并无太多质疑,相反,对那些有能力的官员,对社会和公众来说,假如永远被搁置,恐怕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就是说,公众质疑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不公开、不透明、不知情上。

  就笔者的观点,无视公众知情权焦虑的官员“东山再起”,最起码有三个危害:一是被问责官员的悄然复出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要知道,被问责官员的悄然复出事实上已经对问责制构成了伤害。有的地方官员,虽然被问责,但并不影响其升迁,还有的官员,虽然引咎辞职或被撤职,但很快又复出,致使问责被质疑。二是被问责官员屡屡再次复出,必然影响到问责的严肃性,也难以让官员负起责任,进而影响到制度的威信。三是被问责官员的悄然复出是对民意的漠视。

  我们知道,知情权、监督权是公民两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就当下的话语环境来说,官员复出透明化就意味着要解决公众的知情权焦虑和制度理性缺失问题,因此,从官员复出“失明”到“透明”就需要制度化的解决之道,而不是一人一策或者有权力者的意志来决定。朱四倍

  来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