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信贷调控能取得怎样的效果,还是一个问号。一方面是信贷调控往往只是“止痛片”,并非治本之药。目前可以说是全民炒房,根源就在于不但房价上涨的预期未变,而且通货膨胀预期在加剧。信贷调控显然解决不了房价预期和通胀预期。
另一方面,信贷调控能否落实到位还需观察。信贷政策一直是楼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多数时候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各自利益,不仅不严格落实政策,反而违规操作。媒体曾披露:一个人可以贷款买35套房。此次出台的信贷政策究竟能否约束这样的炒房人和违规银行呢?况且,有些人不用银行贷款也能炒房。例如,温州人炒房就有多种融资模式:一是股权式合资;二是个人融资;三是“民间互助会”。信贷调控对民间融资炒房来说是无效的。
虽然今年以来土地、税收、信贷政策收缩了不少,但房价疯涨的势头并没有遏制住。据最新统计显示, 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11.7%,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涨15.9%。在此情况下,加强信贷调控是必需的。
信贷政策严厉之后,公众自然而然期待更具杀伤力的税收政策。但我以为,房产税与信贷政策遏制的仅仅是市场炒房,但遏制不了“权力炒房”。据我观察,“权力炒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炒房,另一种是官员个人炒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曾指出,房地产部分城市有泡沫的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炒房。比如,一些政府部门掀起团购风,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将一些热点楼盘抢购一空,这难道不算炒房吗?某些监管部门对开发商捂盘惜售不闻不问,甚至包庇纵容,其实比开发商炒房更恶劣。
再说官员炒房。仅上海就有两位著名的炒房官员:浦东新区原副区长康慧军因为利用职权低价购房,被称为“炒房区长”; 浦东外高桥规划建设处原处长陶建国接受开发商贿赂29套房产,被称为“炒房处长”。 我相信其他地方也有不少这样的官员。另外,还有一些官员加入炒房团直接炒房。
因此说,有关方面既要打击“市场炒房”,更要打击“权力炒房”——调控楼市需要反腐同行。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