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福荣:用生命见证同胞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8日09:31  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讯 黄福荣——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因为一个不凡的壮举,这个名字不再普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内地与香港同胞骨肉情深的感人乐章,也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召着人们坚持抗震,共渡难关的不屈精神。

  青海的英雄 香港的骄傲

  4月14日,黄福荣这个名字传遍了雪域高原,也传遍了香江之畔。从灾区人民到香港同胞,人们争相传颂着这位普通香港人在青藏高原留下的不平凡的故事。

  14日地震发生时,黄福荣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严重损毁,黄福荣因为反应迅速而躲过了灾难。可是,当他发现孤儿院的3名孩子和3名老师在地震中被困后,毫不犹豫地重返险境协助他人搜救。此时,余震频发,黄福荣在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救出几名师生后,余震再一次袭来,年仅46岁的黄福荣不幸罹难。黄福荣的事迹传开后,青海和香港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也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也向黄福荣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称他代表了“香港精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英勇勋章。

  平凡当中的伟大

  认识黄福荣的人都说,黄福荣在这场灾难当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爱心绝对不是偶然,而是他长期以来完美人格与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黄福荣在内地做义工已有很多年,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据他的亲人回忆,一向省吃俭用的黄福荣,连打长途电话都很节约,却为救治白血病患者而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黄福荣执意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先是在成都,后来又到了什邡,协助搬运物资,帮助灾民清理瓦砾。他说:“我是货车司机,没有很多钱来捐助同胞,就来出份力。”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说,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姐弟。黄福荣这次到青海探访孤儿院之前,也是全家人一起张罗援助物品。黄月秀负责收集书包文具和旧衣物;大姐负责缝制衣服,还特意赶制了四十多个书包,准备送给孤儿院的孩子。

  青海人民不会忘记你

  4月17日23时,青海神安殡仪馆内哀乐低回,黑纱肃穆,殡仪馆门口高悬着“沉痛悼念玉树地震罹难香港爱心人士黄福荣先生”的条幅,黄福荣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港澳台办公室、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香港特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以及省内有关单位分别送来挽联和花圈。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穆东升、副省长王令浚等领导参加黄福荣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穆东升在看望黄福荣先生的亲属黄福华先生和李锦华先生以及黄福荣生前好友时说,黄福荣先生长期从事慈善事业,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黄福荣先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将继续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副省长王令浚在致悼辞时,追忆了黄福荣先生生前为贫困地区所作的贡献,并介绍了他在地震发生时舍身救人的英勇举动。王令浚说,黄福荣先生作为一个香港人,千里迢迢来到玉树为慈善事业作贡献,在他身上体现了香港友人血浓于水的高尚情操,对于他的离去,无论是青海人还是香港人,无不感到万分悲痛。我们要继续学习他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满怀热心与爱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

  逝者已去 生者奋发

  4月17日夜里,黄福荣的一位生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和他从2000年认识,到现在整整10年,他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在参加汶川地震救援时,他曾对我说,灾难发生时,为什么有的老师能舍命救人,而有的老师却抛弃学生,如果换做自己,一定会救学生的。没想到,如今他的话竟然真的应验了。地震发生时,得知黄福荣一切安好,自己非常高兴,可是谁也没想到已经脱身的他,会重返险境去救人,并且牺牲在玉树。原本约定周六要和黄福荣再买一些东西给孤儿院,看来现在只有自己独自去完成这件事了。

  在黄福荣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人们看到了他的亲属与好友用家乡话写成的巨大挽联。共青团青海省委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17日上午起,办公楼一楼聚满了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正如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所说的“全家人都理解和支持福荣的行动,福荣的善举可谓一呼百应,我们今后也会延续福荣的心志,把帮助内地孩子的好事继续做下去。”(作者:东卫军 祁国彪)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