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路铁军建功新藏公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8日10:00  法制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舒春平 本报通讯员 温常青 张涛 本报记者席锋宇

  新藏公路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地区的唯一通道,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交通命脉,全长2000多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

  8年前,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奉命开进雪域高原,在生命禁区担负“天路”的养护保通任务。面对高原缺氧恶劣的环境、频发的自然灾害,他们以保畅通就是保边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就是保西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新藏公路全年畅通的奇迹,谱写了一曲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赤诚奉献的英雄赞歌,被边疆各族群众誉为服务人民的“天路铁军”。

  8年前,新藏公路像游丝一样时断时续,全线每年只能在7、8两个月正常通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边疆的经济发展。

  2002年4月,八支队官兵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翻越10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44道冰河险滩,经过18个昼夜开进阿里高原,担负新藏公路界山达板至萨嘎1375公里路段的养护保通任务。这段路有900公里处于平均海拔4600多米的永冻地带,穿越500多公里的无人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地质最复杂、养护最艰巨的道路。

  “保畅通就是保西部大开发。”八支队官兵用豪迈的誓言,向一座座冰山达板吹响了征战的号角。新藏公路帕羊达坂至马攸木拉达坂100多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5100多米,道路在悬崖峭壁、乱石林立、危岩倒挂中穿过,被称为新藏线上“鬼门关”。2002年8月,八支队官兵在这里打响了保通攻坚战第一仗。

  海拔5100多米的冰山达坂,一会儿是刺骨的寒风,一会儿是灼人的烈日,许多官兵的脸被寒风吹裂流血,又被强烈的紫外线烤干结痂。官兵们轮番昼夜拉运高原红土固基铺路,困了在帐篷里睡一会儿,渴了喝一口冰河水,饿了吃一碗干菜饭。连续30多天奋战,官兵们没有脱过棉衣、洗过一次澡。

  山高路险何所惧,誓让天险变通途。这是八支队官兵征服冰山达坂的铮铮誓言。界山达板海拨6700米,是新藏公路海拔最高的路段,地质灾害频发,养护保通十分艰巨危险。2008年8月,受热气流的影响,高原融雪形成大面积泥石流,从海拔6700米的雪山上直冲而下,将界山达坂的路基、涵洞全部冲毁,100多台向阿里运送物资的车辆被困。在工程机械不能进入抢通现场的情况下,时任支队长邢秀银带领100多名官兵,冒着随时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手抬肩扛将冲走的一根根1000多公斤重的水泥涵管搬回原位。

  天路难,难于上青天。八支队养护的路段横跨3大水系、8座高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复杂气候条件,使这条公路被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百科全书”。

  支队总工程师郭枝明为了攻克高原冻土翻浆的难题,带领技术人员连续200多天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闯险滩、涉冰河、爬雪山,反复研究冻土层翻浆的特点规律,总结出“路基通风、保温材料应用”、“入冬前开挖盲沟导流,冬季巡查疏导排水”等17项道路养护科研成果,成功征服了高原冻土翻浆这个影响新藏公路畅通的“拦路虎”。

  八支队官兵经过8年的艰苦鏖战,先后攻克了公路沙化病害、流沙陷车、冻土翻浆、雪害冰坎、水毁环保等10多个世界性高原公路病害难题,将界山达坂、多玛沟、日松桥、门士沟等200多个“卡脖子”路段变成了坦途,把被称为“死亡谷”、“鬼门关”等的100多处危险路段变成了畅通路。现在,新藏公路实现了全年全路段通车,好路率从过去的零提高到62.3%,行车时速平均提高了40公里,日均车流量增长了5倍。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称赞说:“武警交通八支队官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保障新藏线的畅通,为阿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抢险救灾3000多次 解救遇险群众7000多人

  在险象环生的新藏公路上,八支队在公路沿线设立了30多个遇险报警点和27个医疗救助站,开设了150部救援电话,树立了“有困难找武警”的指示牌。支队长郑金水说:“保护新藏公路沿线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成果。”

  去年7月7日,一辆汽车在海拔5300米的扎达达坂突遭车祸,扎达县香孜乡3位牧民受伤生命垂危。八支队军医张国民和2名卫生员连夜赶赴50多公里,不顾疲劳缺氧进行紧急抢救,把伤员抱在怀中送往医疗救助点。经过3天3夜的全力抢救,3位牧民的生命保住了。牧民们痊愈后,感激地将写有“致富的铺路人,平安的守护神”的锦旗送给支队官兵。

  在八支队勤务统计薄里,记录了这样一组数据:八支队担负新藏公路养护保通任务8年多来,先后处置车祸2600多起,解救被困车辆2400多台,解救遇险群众7200多人,组织医疗小分队巡诊送药400多次,救治各族贫困患者1300多人。

  义务修路260公里 参加20多项重点惠民工程建设

  “把高原当家乡,把人民当亲人”。副支队长王军告诉记者:“保证新藏线的安全畅通是我们的职责,但我们更有责任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成果惠及高原,让沿线的各族群众尽快富起来!”

  前年,国家在西部实施安居工程,普兰县霍尔乡因道路不通,许多牧民看到养的牛羊难以卖出去,不愿意到这儿定居。支队官兵义务给乡里定居点修筑了连接新藏公路的20米宽5公里长的沙石公路。现在,这个乡里的牧民都自愿在定居点安居乐业。几年里,支队官兵支援驻地实施安居工程,在公路沿线先后帮助10多个定居点修通公路,推动了国家实施安居工程的顺利进行。

  新藏公路沿线有阿里、日喀则地区的16个乡镇,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群众8万多人,吃的蔬菜要经过10多天才能从新疆叶城运进来。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吃菜的难题,八支队组织有种植技术的官兵,与县良种站、农业局组成蔬菜种植研究小组,在驻地附近开垦出400平方米的菜地,当年生产葫芦、黄瓜、生菜等大棚蔬菜700多公斤。

  8年来,八支队先后义务为沿线村镇修路260公里,出资200多万元帮助沿线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完成了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道路改造等2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同沿线孔繁森小学、萨嘎县中心小学等9所学校建立共建关系,为中小学捐款60多万元,资助92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

  4名官兵英勇献身 40%的官兵患上高原疾病

  八支队担负新藏公路的养护路段,平均海拔4663米、空气含氧量是内地的40%、人躺着不动,心肺负荷量相当于内地负重45公斤行走,官兵们在高原上护路保通每天要闯“鬼门关”、跨“死人沟”、过“麻扎坟”(维语为坟墓之意),时刻忍受着胸闷、头痛、呕吐等高原反应,随时面临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等疾病的生死考验。

  在新藏公路零公里的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烈士陵园有四座墓碑,上面刻着黄帅、苏永吉、李新普、马逊飞4位烈士的名字。

  为了西部边疆经济发展,八支队先后有4名官兵光荣牺牲,12人负伤致残,40%的官兵患上了高原疾病。支队先后被国家交通部和西藏自治区评为“交通战备先进单位”、“养护保通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武警部队评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边疆各族人民称为“西部大开发的护路铁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