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见证 人证 求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8日14:54  新民晚报

  

见证

  浦东朝霞张锁庆

  本报记者鲁雁南孙云季颖

  20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刚刚成年。20年,对浦东来说,是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迈过今天,20年的成就与辉煌就属于过去,“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前方。

  见证亲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浦东大道141号2号楼:从“原点”到“起点”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的寄语,在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印”上了浦东大道141号2号楼整整一面外墙。

  两层小楼、18间办公室,很难想象,这里竟曾容纳过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整个班子。1990年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成立大会是在小楼边的食堂开的。虽然办公条件极其简陋,一张桌子几个人共用,但面向全国招聘干部的壮举、世纪大道等突破常规的规划,都在这里诞生。

  1993年1月1日,“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和“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浦东新区正式成立。整个仪式只用了20分钟,但人们在小楼前久久不愿散去。

  (相关报道见A16版·目击)

  2000年,浦东新政府办公大楼启用,昔日热闹的小楼渐渐淡出。浦东大道141号的故事仍在继续。两区合并后,办公场地紧张,2号楼周边的几幢楼正加紧装修,计划有5个局“回搬”,在浦东开发的“原点”上开启“二次创业”新篇章。

  市民中心:从“窗口”到“客厅”

  “进一扇门可以办300余事项”,这是2006年10月18日浦东市民中心启用时,媒体集中报道的“亮点”。作为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探索,1.7万平方米的市民中心成立之初便整合47个部门、再造流程,让市民“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

  如今,这里已拥有109个前台窗口、99个支持后台,集中受理319项审批和服务事项。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窗口”,更见证了一个个效能数据的更新: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税务登记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时限从10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

  越来越多的浦东人发现,走进这扇门、推开这扇“窗”,眼前是市民与政府、市民与社会、市民与市民间互动交流的“大客厅”。在这里,政府不仅是政策制订者,也是解读者、倾听者。中心启用3年多来,开展听政征询活动近百次、政策解读80多场,内容涉及实事项目、社区规划和配套设施、环保、公交、就业等。

  人证站在最美的地方看风景

  “老船长”的40年:渡轮从唯一过江工具变为观光船

  站在世博水门,看着一江春水缱绻拍岸,左侧,是即将迎接四海来客的世博园,右侧,是工作了整整40年的东昌路轮渡站,63岁彭登科的思绪飘回到1967年他刚来到东昌路-东门路轮渡线路的时候。

  那时候,渡轮是往返两岸的唯一方式,1991年,市区第一座跨江大桥南浦大桥横空出世。随后,杨浦大桥、延安路隧道等一一落成,轮渡上的乘客始终是熙熙攘攘。上世纪80年代是乘客数量最多时,因为浦东没什么大型企业,每天的潮汐始终是早上从东到西,晚上由西至东。彭登科说:“现在,最主要的乘客已变成了游客,一些旅游团还会组队乘坐,在船头观赏两岸风光。”

  彭登科工作的前20年,从渡口出来,东昌路还是一条七八米宽的弹硌路,晴天满嘴灰,雨天两脚泥。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他亲眼看着一幢幢高楼大厦在陆家嘴冒出来,“长”成一座现代化的金融城。渡船越来越少了,1999年,他转岗任浦江游览船船长。又一个10年,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道、人民路隧道、新建路隧道、龙耀路隧道……像一条条“巨龙”从他脚下的黄浦江底穿越,天堑已然变通途。

  金茂“金领”的12年:与“中国的高度”共成长

  40岁出头的金茂大厦观光游览部副总经理夏蔚黎说,1993年她搬到浦东时,陆家嘴这个浦东最“繁华”的地方,也还散落着成片农田和民宅,“一眼望出去,都是绿油油的。”1999年“中华第一楼”落成,夏蔚黎第一次站上88层的高度,不用望远镜便能眺望崇明岛时,震撼和自豪油然而生。

  金茂大厦建成之初,每天只有几百名游客,礼仪服务小姐也只有二三十人,其中有几个一口浓重的本地口音,别说外地游客,一些俚语连同事也听不懂。经过不断培训,如今所有的礼仪服务小姐不仅操一口标准普通话和英语,还能提供日语、韩语和手语服务。上世纪90年代的陆家嘴,只有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两个“地标”,从空中俯瞰,城市天际线没什么起伏。现在的金茂之巅,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家最喜欢指点比划的是: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最津津乐道的是:滨江大道新外滩、陆家嘴中心绿地、世纪公园……最浪漫温馨的是:在云端向爱人求婚,或者在空中邮局给家人写一张明信片。有一张明信片让夏蔚黎难忘——这是一位母亲写给远方孩子的:“亲爱的儿子,金茂是中国的高度,你是妈妈的高度……”

  求证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两区合并后的浦东如何描绘新蓝图?

  在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研究员郑韶看来,开放,是浦东的基因。浦东20年来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开放,未来发展还是要靠开放。浦东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深度的,让所有市场主体都把这里当成“乐园”,而政府的职责,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和观念营造“乐园”。

  郑韶提出,在制度环境上,浦东应该继续在全国率先一步,以市场为主体,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这也是浦东的竞争力所在。在产业发展上,“四个中心”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尤其要把贸易中心放在首位,做大做强贸易功能才能进一步带动金融、航运等中心建设。在社会建设上,还应进一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培育更多社会力量,有助于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对优化城市生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也大有裨益。“市委领导今年年初提出‘在富民中转型’,浦东要率先解答这一现实命题,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郑韶强调。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浦东20年的成功,离不开几代领导提前‘做功课’的充分准备。”他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对改革开放跃跃欲试,“吃不到饼就先画饼”。从1983年向中央提出发展战略,到1984年完成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提出“跳出去”开发浦东的概念,再到1986年城市总体规划获中央批准,明确浦东作为发展重点……展望未来,浦东“二次创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还是要先‘做好功课’,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万曾炜说,所以,现在我们要在理念、政策上多做些研究,眼睛对着自己,把问题和目标搞清楚,“棋一步一步走,牌一张一张打”。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