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
他们有的3天没怎么吃过东西,有的偎着墙角睡了几个晚上,但4月18日这天,当他们端着几个破破烂烂的塑料筐,坐在玉树县结古镇新建路旁大大小小的杂货摊面前时,他们又变回了那些精明的生意人。
他们大都来自河南省南阳市镇坪县,不远千里到青海玉树做买卖。有的已经来了几十年,在结古安了家;有的才来了3个月,店铺的装修还没结束。一场地震下来,几乎所有人的货都被埋在了废墟下,或者困在了危房里。
许多人以为自己完了。比如一个叫张品的女人。她头发和脸上全是土,右边裤腿上破了个大洞,高筒皮靴连拉链都没拉。她和自己的丈夫、女儿身无分文。
当这个34岁的河南农村女人5个月前来到玉树时,她是憋足了劲要赚一笔的。为此,她花掉了打工9年的积蓄,还借了几万元的高利贷,把这间卖菜又卖杂货的“豫彤杂货店”好好收拾了一番。小店生意一般,每天最多卖几百元的货,本来盼望着春天一到买卖兴隆一些,但地震没给她这个机会。
4月18日9时,张品在已经变成危楼的铺子对面摆起了地摊。货物全部是从倒塌的货架下拖出来的,为此,12岁的女儿还不小心扭伤了腿。不过这小丫头一脸笑容,因为在饿了几天之后,她们家的买卖又做起来了,还十分兴隆──太阳还老高的时候,张品手里已经攥着两千多元的收入了。
离张品的小摊不远处,几乎在同一时间,她的镇坪老乡们纷纷上了街。他们开着拖斗货车,或提着塑料袋、端着纸盒子,有点紧张地在新建路旁零零星星地摆起了小摊儿。每个人都会强调自己价格实在,不但没涨价,有的还“比地震前便宜几毛”。
这些蓬头垢面的小商贩们不敢吆喝,看见记者拍照连忙掉过头去,甚至不大乐意透露自己的名字。不过这没能阻止他们生意的火爆,这些出售饮料、食物、烟酒、鞋袜和蔬菜等日用品的小摊子个个都围满了人。
自从4月14日早晨发生地震以来,这个废墟之上的小镇还从来没跟商业发生过这么直接的联系。
张品的小货摊前一直人来人往。这里有“大大泡泡糖”、有花花绿绿的饮料,甚至还有两瓶灰扑扑的“宝石红葡萄露酒”。一个小女孩买了块巧克力,过了一会儿又跑回来换成一瓶茉莉清茶;几个喇嘛过来买瓶可乐,迫不及待地把瓶口塞进嘴里;当地妇女心满意足地买走最后一桶酱油;一名四川来的包工头刚在地震里失去了妹妹,心情郁闷地来买啤酒喝;一个小伙子拿起10元钱一对的乒乓球拍,但摩挲了半天后,又因为价格太高放下了。
卖得最快的是烟,刚掏出来的烟沾着泥和油,立即被闻讯赶来的战士买了个精光。砸得坑坑洼洼的梨子以及皱巴巴的盐袋,也成为带着小孩的妇女最喜欢的货品。而一名戴着成都军区袖标的军人在买走另一家菜摊几乎所有的青菜后,满意地说了句:“这下有菜吃了。”
时隔5天之后,结古镇重新品尝到贸易的滋味,尽管这些货摊对有钱没处花的居民和外来者来说,还是显得过于贫乏了。一名藏族女人带着期望来买一条绳子,但她失望地离开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这个小镇以繁华而远近闻名,这里几乎能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第一个货摊是在4月17日下午出现的,一个姓张的镇坪男人,将很少的货物摆到街上,想试一试可不可行。
也许是他的成功鼓励了他的乡亲们。
在为结古镇的复苏做出努力之后,地震让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想家。张品打算过几天就和家人一起回家,一名姓王的女人也开始怀念起自己那并不发达的乡村老家。据说,大家现在都归心似箭。
过不了几天,等他们卖掉废墟里抢出的货物,买上回家的车票,这场短暂的市场繁荣可能就沉寂了。也许还要再等些日子,商贸才能真正回到这座受伤的小镇。
本报青海玉树4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