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不合适】
伤员剩不少饭菜
从15日下午至16日凌晨,省医院一共收治了4批玉树地震伤员,一共有76人。15日晚上起,医院营养科就为伤员及家属提供盒饭。营养科主任杨咏涛说,他们之前就知道玉树伤员大多是藏族同胞,所以专门上网找适合藏族同胞口味的饮食,“喜欢原生态的风味。”营养科尽量把饭菜做得更像藏族同胞喜欢的口味,但两天过去了,工作人员却发现伤员们每天剩了不少饭菜在餐盒里,“我们仔细一问,有伤员才告诉我们,口味实在不合适。”
杨咏涛和同事们绞尽了脑汁。最后,一位员工想起自己有一位朋友就是藏族人,而且是搞餐饮的,“干脆把他请到医院来做师傅。”
【藏族师傅支援】
手把手教做包子
师傅一接到邀请马上赶到省医院。昨日上午,省医院营养科,4名藏族师傅穿着工作服,正在教营养科的工作人员和面、做包子馅。
藏族师傅索旺是一家公司餐饮部的,他说藏族同胞吃的包子跟汉族同胞吃的包子有很大区别。索旺说,藏族同胞吃的包子面皮不用发酵的,是“死面”。
其次是馅儿,通常大家吃的包子馅儿,主要是猪肉做的,而藏族同胞吃的包子馅是用牦牛肉做的,里面会加一些葱和白萝卜。
再说蒸的工序,大家吃的包子要蒸透,要吃十分熟,但藏族同胞吃的包子馅三分熟、四分熟就可以,“这才是原始风味。”
【吃上满意午餐】
伤员们咧嘴笑开了
营养科的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大盆馅,杨咏涛说馅里就用的是牦牛肉。“昨天专门从阿坝运过来的。”杨咏涛说,为了保证原料的丰富、新鲜,医院以后每天都会到阿坝州去进购原材料,还要根据伤员吃了后的反应再做及时调整。
昨日中午,伤员们吃到了营养科送去的牛肉包子、土豆烩面、糌粑等食物。
伤员们打开餐盒的时候全都愣住了,然后对着送餐的工作人员咧嘴笑开了,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拿出筷子大口吃起来。
骨科伤员罗真措姆一边吃一边点头,他说,感觉就像在家里。
早报记者宋建琴摄影黄瑶
伤员食谱
早餐有牛肉包子、牛肉稀饭、牛肉粉汤、酥油糌粑、土豆面片等;中餐有牛肉面片、手抓牛肉、米饭、馒头、牛肉稀饭等;晚餐有鸡蛋面片、奶茶等。
相关新闻
粮食调运已考虑当地习惯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调运的粮食等生活用品已考虑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在有关部门下达的中央救灾储备粮中,有80%是面粉,20%是大米,这样能够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在青海省民政部门调集的一些物资中,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特殊需要的物资。”邹铭说,目前在结古镇和周边地区,一共有14个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安置在这里的灾民可以自由地从事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活动。
中央财政补助每一位因灾遇难人员5000元抚慰金,加上青海省政府增加的3000元,这次每一位在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抚慰金为8000元,流动人口也将执行同一标准。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