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昨天出台商品住宅用地出让新规,将试点“限房价、竞地价”及“限地价、竞政策性住房面积”的土地竞买方式。更多采用“综合条件最优者得”的综合评标方式,将投标价格因素所占分值由过去的50分降低到25分。此外,试点推出限价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在京工作及居住一定时间的非京籍人群可以购买。(4月17日《京华时报》)
“价高者得”被颠覆,“市场版限价房”又撩开面纱,这两记重拳之后,接踵而至的可能还有税收、遏制捂盘囤地等第三拳、第四拳的组合拳。有人大胆预测,此轮调整之后,北京的房价将回到春节前后水平,即下降两成,这确实是蜗居者所期待的扬眉吐气之景象,夹心层的春天真的来到了吗?
别急,“市场版限价房”只是抹在鼻尖上的糖,离真正吃到嘴还有一段距离。先说这种限价中小套型房不属于政策房,仍属于商品房;再说限价房对销售人群有严格要求,必须是北京户籍,其中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将面向在京工作及居住了一段时间的非京籍人士。也就是说,刚来京的大学生和打工者暂时还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熬。
夹心层的糖还没吃到嘴,这边开发商就郁闷得一头雾水。“这招不符合市场规律。”一家房企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这个政策和价格管制有何区别?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因此,这个政策的生命力不会太长。” 其实,大凡楼市新政到开发商这就是一张“试纸”,开发商看不懂了,说明这一招有戏;开发商不高兴了,说明这一招正好击中他们的软肋。何谓“政策房”与“商品房”,何谓“市场规律”,没必要在概念上折腾,关键要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新房,打几记让开发商头晕目眩的醉拳也无妨。
“市场版限价房”来了,很好,不过还可以更好——房源再多一些,价格再低一些,享受条件再宽一点,能让刚到京落脚的大学生和打工者告别“胶囊公寓”,拥有一套限价房最好!
更具样本意义的是,“市场版限价房”走出了一条新路——就是在开发商把持话语权的楼市,打破诸如“价高者得”的陈规,跟他们就得玩“醉拳”。只有在新政中多多增加“民生含量”,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