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动处方机”与“康保医学”的碰撞

  卫生部近期发布《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所遴选药品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的全部药物和部分常用药物,可以基本满足119种常见病及一些多发病、重大疑难杂症抢救和治疗的需要。目前,天津、青岛等地表示将尽快执行《国家处方集》的规定,大力遏制开“豪华处方”、过度用药的行为。(4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对此,有评论指出,法官不会因为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约束而变成“自动售货机”,医生也不会因为《国家处方集》的规范约束而变成“自动处方机”。

  从《国家处方集》,再到前不久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最后到《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出台,看得出来卫生管理部门的意图,就是使医疗行为规范起来,通过遏制“豪华处方”、过度用药,来达到疏解公众看病贵民怨的主要目的。

  这一种“自动处方机”说,也隐约带着来源于医方的一种怨气与嘲讽,文章说,由此,医生的工作是否就变得十分简单,只需在办公桌上放一部处方集,照着处方集的规定给患者开药就OK了呢?的确,在一些医生眼里,规范到如此细化的程度,是否有必要?这是个问题。毕竟,医生不是机器。

  这也令我想起另一个观点。广东佛山某骨科名医近日在媒体上表示,对经济来说,应当环保;对医学来说,应当“康保”——用最少的钱、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治疗病人,而不是陷入高昂费用、滥用高科技的黑洞。他说:“作为一名医生首先是救治患者,然后才是谋生,而不是相反的顺序,医生若非全力为患者解决痛苦,而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他就不是真正的医生。”

  在这里,“自动处方机”与“康保医学”两种观点显然产生了一种碰撞。前者把医患关系简单地归结为“提供药物与治疗”的关系。后者则强调,医生不仅仅要看病,不仅仅是救治生命,还要建立在令患者个人与社会受益的基础上。康保即是保护健康,人体与社会的健康。

  这一种碰撞带来的一个启示是,在医疗卫生建设中,必须打造出一个令患者、医方和全社会共同受益的医疗模式,医疗行为不是单一的看病治病的冰冷关系,还应该包括更丰富的内涵。这几年来,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正面临尴尬境地。

  笔者以为,要解答这一种困惑,必须建立在重新讨论与建立一种新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自动处方机”与“康保医学”两种思想观念的碰撞,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个契机,有必要对之进行梳理与思考。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