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任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良等6名官员被双规后,已有5人被批捕,1人被停职在家静等审查结果。消息人士透露,卫良涉案金额大约150万。案发缘于医药企业的举报。虽然5人已被批捕,但“针对药监部门的调查仍在继续”。消息人士估测,也许还会有人涉案。(4月18日《羊城晚报》)
看到这一消息,人们不由得想起4年前的郑筱萸案,那起案件先后有包括郑筱萸及其妻儿在内的10人涉案;此次对药监部门的调查,现已查处6人,随着调查的继续深入,“队伍”还将扩大,因此被业内人士喻为药监系统继郑筱萸之后的第二次地震。“窝案”的前腐后继引发网友热议,也使笔者陷入了深深思考。
首先,窝案、串案频发已成当前官员贪腐的新特点。“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在查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查处一个带出一串,或者一家几口同进班房,腐败窝案屡见不鲜。浙江嘉兴市港区的“平湖腐败窝案”,46名领导干部被立案侦查,其中处级干部4人、副科级20多人;海口市规划局前局长许西茂案,涉及三名时任副局长和总规划师;海口地方税务局副局长兼稽查局局长王忠案,引发该局近20名科处级干部相继被拘捕。笔者以为,造成窝案、串案频发的原因有三:一是利益链条上的相互依存导致利益分享、风险共担。比如药品经营就需要打通生产、报批、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二是隶属关系促使下属官员贪腐为保自身向上寻求保护伞,即有来头、有背景。三是由于集体领导制度的形同虚设,要么当“老好人”,要么“屁股上都有屎”,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
其次,“两面人生”是腐败分子的众生相。日记门局长韩峰上午讲精神文明,下午搞吃喝玩乐;既有冠冕堂皇的工作总结,也有肮脏龌龊的私密日记。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任职调研员卫良,被双规前也颇有人缘:“人很好,很低调,和我们一部分人一样,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一位熟悉卫良的人这样评价。其实,仔细想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腐败分子并不是在一天之内堕落的,而“一窝蜂”和“葡萄串”式的糜烂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腐败窝案无不与不受监督的权力有关。“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制约,仅靠自我约束很难奏效。因此,加强官员们的自身修养,自律和监督好8小时之外至关重要。
第三,加强内部监督至关重要。与前不久八女工举报郁美净将过期儿童产品改日期再卖一样,卫良窝案的案发缘于医药企业的举报,而4年前郑筱萸案的东窗事发也是内部知情人所为。面前贪腐案的曝光多为网友爆料和媒体披露。而对于专业性较强或垂直管理的行业,外人不懂行,很难了解内幕,只有“堡垒从内部夺取”。而自揭家丑无非源于两条渠道,或腐败团体分赃不公而内讧,愤而鱼死网破;或内部人员良知未泯,为良心所谴,为公众所计。我们要创造条件加强集团内部的相互制约,鼓励有正义感的知情人自爆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