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海新闻网讯 “请买一份报纸吧,这是一份爱心,您买报纸的钱我们将全部捐给玉树灾区……”
4月18日上午11时起,西海都市报社300名员工、150名中华小记者及上百名志愿者,分别在省城中心广场、新宁广场、义乌商贸城门口和小桥农贸市场门口举行报纸义卖募捐活动。
这是本报17日在西宁体育馆门前举行义卖义演献血募捐大型公益活动的延续。在昨天的义卖活动现场,广大市民积极支持,踊跃为灾区群众捐款,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截至16时许,义卖筹集善款总计18635.3元(其中中华小记者义卖公益活动募集现金4471元,报社已交省红十字会)。
西海都市报社通过义卖义演募捐的方式,17日、18日两天共为灾区募集善款及物资价值总计5292511.5元。
爱从四面八方汇聚
现场活动还未开始,一位穿着蓝色大褂、头发花白的老人推着他“养家糊口”的自行车停下来,看着义乌商贸城门口的义卖点。原来,已经67岁的他平时靠走街串巷帮大家磨刀挣点钱来维持生计。步履蹒跚的他走到捐款箱前,解开衣扣,颤巍巍地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两张仅有的10元钱,毫不犹豫地投入捐款箱中,然后推着车走开了……不管工作人员怎么询问,老人坚持不留名,“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只希望玉树能尽快好起来!”老人说着,慢慢离去。
周围很多人看到老人的义举,纷纷走到募捐箱前献出爱心。出租车司机纷纷停下车捐款,很多居住在周围的少数民族群众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让家长抱起来,往捐款箱中塞钱。一对近八十岁的老夫妻也专程赶来捐款,因为人太多挤不到前面,老人紧紧拉着老伴的手在后面徘徊着,“我老伴前几天病了,今天是病后第一次出门,就是专程来捐款的,觉得我们应该为灾区做点什么。”老人边说,边为老伴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在人群中,记者注意到一位小朋友,久久徘徊在募捐现场,最后,他似乎鼓足勇气走到捐款箱前,从兜里掏出一张5角钱,眉头紧锁地掏遍身上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到了5元钱,二话不说把手里的5.5元钱全部放进了捐款箱中。
匆忙走过的白领、衣着朴素的农民工、朴实无华的的哥的姐、行动不便的孕妇、声音稚嫩的孩童、白发苍苍的老者……每一个经过活动现场的人,无不驻足,买一份报纸,献一份爱心。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数字在不断刷新。很多人捐款之后就匆匆离开,我们还没来及递上报纸,他们便消失在人海中。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
4月18日,西宁体育馆北侧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玉树抗震救灾的画面,行人不禁驻足观看。体育馆对面,本报组织的报纸义卖活动现场,募捐箱还没摆出来,就有不少市民自发排队等候捐款,他们一听这是为灾区义卖报纸捐款时,纷纷解囊,1元、10元、20元、100元……。
“给你一张爱心卡。”“不用,留给下一个人吧。”一位女士向捐款箱投进200元钱后匆匆离开,当本报的工作人员送她一张爱心卡时,她婉言谢绝。她说她是四川人,汶川大地震时,青海向四川伸出友爱之手,这次玉树地震,她只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现场,过路的老者、幼小的孩子都来了,他们都向灾区献上了一份深深的爱。“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这首歌响彻在省城中心广场上空,让人为之动容。
“爸爸,把买糖糖的钱给小朋友吧。”四岁的徐思晗从他爸爸的手中接过10元钱,投进募捐箱中,开心地笑了。
在义卖点,除了工作人员,还有来自西海都市报QQ群的网友“潇洒”和“苹果”,当她们得知今天在体育馆前举行义卖活动时,她们10点就赶到义卖现场,时而忙着在报纸上贴爱心卡;时而向灾区捐款的市民发放报纸。“这是我们自己的心意。”问及她们真实的姓名时,她们用微笑回答。
在义卖现场,市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的爱心。这一刻,爱像一条汩汩的溪流缓缓流淌。
诚心一片大爱荡漾
得知本报4月18日义卖报纸活动后,许多市民早早就来到新宁广场。
本报为这次活动专门赶制了展板、横幅,每块展板上都是来自灾区一线的照片。一位藏族老人带着小孙子一直站在展板前,等老人转过身时,眼睛已经湿润了,老人掏出钱交给孙子说:“去,投到募捐箱里。”每位走过义卖点的市民无不献上爱心,1元、5元、50元、100元……募捐箱里的善款多了起来。
市民捐款的热情越来越高,本报义卖时发放的爱心标志都来不及撕下来送给市民。看到义卖点上工作人员忙碌的样子,几位红十字会志愿者来到义卖点,帮报社义卖报纸。他们都来自外地,得知玉树受灾后,17日晚刚刚赶到西宁,18日就开始在广场募捐。其中一位志愿者叫赵尽善,在武汉上班,他背着背包,外套搭在手臂上,又抱起一摞报纸,开始在广场叫卖,他说:“只要是为灾区人民,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14时30分,报纸已卖出了大半,募捐箱被塞得满满的,工作人员不断抖动募捐箱,以便于放入更多的捐款。而在广场上,能拥有一张报社发放的爱心标志成了值得骄傲的事,尤其是小朋友们相互炫耀着,“妈妈,我也有爱心。”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捐款,小朋友南南正准备拿着两元钱去买雪糕,跑到义卖点后,把钱投入了募捐箱,得到了爱心标志,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奉献了爱心!”
地震无情同胞有爱
西宁市小桥农贸市场门口人流量很大,上午11点,本报发行人员刚把展板布置好,市民就纷纷围了上来。弄明白这里在义卖报纸为玉树灾区捐款后,人们都慷慨解囊。
“看,这个小朋友被压在下面了。妈妈,我要帮他!”一名小男孩指着展板喊着。他妈妈掏出20元放进了捐款箱,说:“宝宝真乖!大家都会帮他们的。”“阿姨,我要捐钱。”“我也捐。”一时,路过的小朋友们都赶来捐款,不到半个小时,捐款箱就被塞满了。
马子琦小朋友捐了三次,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问他:“怎么又来了?”他大声回答:“我想让灾区的小朋友也有雪糕吃。”
中午时分,一位穿黑色上衣的女孩走了过来。看样子,她是专程来的。往捐款箱里投了两百元,转身就走。看她满含热泪,记者连忙上前询问。她哽咽着说:“不用问我的名字,这是应该的。我们都是青海人……”她深吸一口气才又开口:“我真的心痛啊,没想到玉树遭了这么大的灾。虽然我们兄妹四个都是打工的,经济条件一般,但每人都捐了款,还捐了帐篷……我们只想帮帮他们……”
来捐款的每个人,当询问他们的名字时连连摆手,说道:“别写、别写,不用、不用。”他们是那么普通,又那么的不普通。
(作者: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