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来一出家门口就见到一座坟墓,这怪事发生在茂名市茂港区南海街道办晏镜居委会红莳坡村一户姓杨的村民家。羊城晚报记者本月13日实地采访后发现,这种情况在该村并不是孤例,村里许多村民的楼前都可见突出的小土包,上面还有清明节扫墓留下的香烛,据说这种“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很棘手。
当天上午,在红莳坡村晏镜市场东侧一户人家的两层小楼前,记者见到了那个有争议的坟墓。墓不大,但它挨着民居,几乎占了大半个门口,且挡住了一个巷口,显得非常抢眼。屋主人杨先生说,市场所在的位置以前是块坟地,十多年前,当地有关部门要求迁走部分坟墓后,建成了如今这个市场,包括杨先生在内的许多村民经批准后先后在市场周边建起了楼房。他一家在茂名市区住,这栋两层小楼平时只有他老母亲守着。门前的这个坟墓在建房前就已存在了,坟主的后人有20多户,杨先生曾经与他们协商,让其迁走,但他们一直没同意。以前它是座土坟,刮风下雨多了,坟土慢慢消蚀,变得小了,尚不觉得十分突兀。今年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其后人突然将坟墓浇上水泥修葺成了新墓,这才使问题严重了起来。记者在村中的一条主干道看到,村里类似的情形不止一处。在一个大排档的门前,也有一个同等规格的小坟堆,周围还有不少扫墓时留下的纸钱残片和香烛的断枝等。
随后记者来到茂港区民政局。“如果是新造的坟我们当然要管,但这是过去留下来的,建在那里已有很长时间了,而且是农民的祖坟,所以很难办。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我的老家那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堆在门口的坟墓。”该局办公室陈主任对记者说。
记者问:“很多城市的新区可能原来也有坟墓,但为了配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也动迁了吗?”
“如果是政府征地,当然可以出个通告,给些补偿,让旧坟迁走;但这是农民的自建房,只能挨家挨户地与每个坟主的后人谈,做思想工作,如果20户里面有一户不同意,你就迁不了。”陈主任说。
羊城晚报记者 林福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