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聊天室
lingnanliaotianshi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排行榜,对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党政机关应对舆情热点事件的能力和得失,从政府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网络技巧等6个维度进行了考评。江苏东海父子自焚、河南鲁山“喝开水”等事件被认定“存在明显问题”,而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则居于榜单末尾,被判定为“应对严重失当”。
推出这样一张榜单确实是相当必要、很有价值的。毋庸讳言,这是一张给某些地方揭短乃至示丑的榜单。恰恰由于这种不留情面的揭短和示丑,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穷追不舍、务求表态的督促作用,所以应视作舆论监督的一种高级形式,或可称之为“网络问责”。
当然,如果单纯只是网络层面的舆论问责和批评,则这种方式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譬如能否倒逼那些发生了热点事件的地方积极回应舆论、彻底公开信息、对责任人启动必要的问责等,当属未知。确实,“网络问责”或可使某些发生热点问题的地方下不来台,由此而“知耻”。但对于某些地方党政机关来说,仅仅“知耻”显然远远不够,其能否对“耻”之成因刨根问底、彻底解决,才是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所以,针对某些事件所引发的汹涌的网络舆情,最为重要的概念或许并不能用“能力”或“技巧”来表述,而应该是勇气、决心和信念———也即对相关信息彻底公开的勇气、公正处理事情的决心和公平对待每一人、每一方的坚定信念。如果再加一条,则是对批评乃至误解都能够虚怀若谷,拥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雅量。
不难发现,一个地方一个机关只要能够具有这种勇气、决心、信念和雅量等,则即便有些事件暂时得不到较为妥善的解决,也一定能够赢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这当然便是拥有了应对舆情的最强能力。
所以,这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方式,还很有必要获得更具体的制度性支持。如果“网络问责”能够补充一些更容易落实的制度化方式,则既可以期待网络舆论少些泡沫,更多一些理性、建设性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期待其开启“网络问政”的新局面和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