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侠
自任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卫良等6名官员被双规后,已有5人被批捕,1人被停职。案发缘于医药企业的举报。虽然5人已被批捕,但“针对药监部门的调查仍在继续”。
国家药监局反腐风暴不可谓不大,原局长郑筱萸被揪出后,按说官僚腐败应该“山岳潜形”,可如今却再现“腐败窝案”,权力寻租依然“涛声依旧”,这其间到底有什么原因,让腐败官员有机可乘?
常规的机制性监管、惩治才是制约腐败的“保护神”。郑筱萸腐败窝案告破虽是反腐政绩,但却让民众高兴不起来,因为腐败祸害已深。如果当时不是安徽欣弗事件、齐二假药、广东佰易的免疫球蛋白等案爆发,郑筱萸可能还隐藏至深。今天,如果不是全国性假疫苗案爆发,6名国家药监局腐败官员可能还要“藏在深闺”。灾难爆发才着手治吏,显然太迟。
腐败窝案产生,说明局部吏治环境已经有病,要靠惩罚几个“露头薯”无济于事。吏治政绩不是看惩治多少高官,也不是看判处多少重刑,而要看吏治能不能在常规的机制性监管下,让官员“腐败不起”,使得官员免于腐败、尽职尽责。吏治关口要前移到预防阶段,监管机制环节不能存在“真空”,这是“国家药监局再曝腐败窝案”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