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营造“橄榄型”社会须先有破除阻力的决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00:19  红网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结构却渐趋失衡,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现实。所以早在2006年,分配格局调整就正式提上我国决策层的议事日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前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是密集出现在官方表达和民间热议中。

  “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大家都比较了解,也就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精英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是,真正以时间表来精确“橄榄型”社会到来却还未曾听说过。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却一锤定音:“再经过约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社会结构一定能够实现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转变。”(《国际先驱导报》4月19日)

  数字是否有精确性和预见性不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橄榄型社会的营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期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关心的是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中国,社会结构已然形成了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型,要扭转这种局面,形成良性的橄榄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社会分配格局的改变,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遇到较大的阻力,甚至还有可能面对来自茫然的民众的不理解与不支持。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阻力?

  政府和社会在面对这些阻力是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态度直接关系到分配制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结构调整的进程。所以要营造一个“橄榄型”社会,必须先具备破釜沉舟般的勇气,要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中国的改革必须向“深水区”挺进,但是往往是改革越深入,所触发的矛盾也会越激烈,这对政府的考验也越严峻。如果为了回避矛盾,就拿出一个治标不治本、绕着走的妥协的方案,绕开巨大的产生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根源。那么不仅是30年,300年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措施没有指向原因,而是指向了结果。

  可喜的是这次高层强力推动中国社会阶层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表现出来了一种势在必行的决心。进入四月份之后,以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的发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为开端,继而发改委迅速表态:“不管怎么样,今年必须拿出东西来,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并积极开始动手,首先就拿垄断工资开刀。

  当然,我们也更应该注意,在面对既得利益集团阻力的时候,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单纯的依靠税收、转移支付、涨工资这样的技术性手段来完成。工具的经济学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毋庸赘言。社会分配格局的改变要想毕其功于一役,就必须将维护公民尊严、完善民众的权利体系作为施政和改革的目标和理想,收入分配改革必须要向纵深发展,才有望跳出中国经济社会“跛腿”发展的怪圈。

  此外,随着公民意识的崛起,对来自民间由于不理解而引起的短暂“阻力”,政策有时难免遭遇“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解决的关键是不能继续放任权力与资本继续藐视,因为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更大的社会断裂。加强公民教育和宣传工作,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让公民积极的参与涉及自身发展问题的决策之中,充分发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水平,更需要政府面对阻力的决心。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在发展。面对由发展带来的社会断裂的创伤,解决的出路只能基于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让大多数人过上小康且安稳的生活,活的更加有尊严。有人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普遍缺乏幸福感的社会,人们的创造力被束缚于房奴、车奴、孩奴的外壳中。但是只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改革,只要执政者认识到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危害,并真正下决心改良这种社会结构,敢于直面改革过程中任何困难。我想,于教授的论断也不一定会错,也说不定还能提前实现呢。

稿源:红网 作者:王国信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