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今日起推出抗震救灾两周年特别报道

  “5·12”大地震过去即将两年,成都灾后重建达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已无太大悬念,而灾区人民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地震后的那些痛苦我们会铭记于心,地震后的那些经过更值得珍藏和回忆。灾难可以摧毁很多,但永远无法摧毁希望。我们该如何站起,将去往何处,一切在这两年中有了答案。

  地震发生后,成都立即开展了全面的灾后重建。灾区面貌日新月异,幢幢新房,条条新路,无不让人为之惊叹: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可以背负伤痛,可以从头再来,甚至更加精彩。

  越多去一次灾区,越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人心情激荡?是卓有成效的物质建设,还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或是科学发展的广阔前景?灾后重建硕果累累,随便摘取一些便可说上许久。但我们仍要加以辨识:灾后重建只是一个载体,眼前所见的实景背后,亦蕴含更多深意。

  在“5·12”大地震两周年之际,本报推出《重铸·开创——听记者再读5·12大地震后的重建故事》系列报道,20组报道涉及灾后重建的方方面面。报道意在以记者回访的方式,通过讲述一个个重建故事,展现成都灾后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就,揭示物质重建背后的精神内核和恢复重建背后的发展思路。而后者,不仅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力量,对于成都以后的长远发展,都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我们血液中奔腾的生命力是重建家园的动力之源;城乡统筹,科学重建,我们7年来探索出的正确方法是化解灾难的智慧之匙,更为以后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奠下基石。

  我们以“重铸·开创”为题,是因为重建的是物质,重铸的是精神,开创的是未来,三者一脉相承,共同织就灾区的美好蓝图。

  一切似乎将要告一段落,一切似乎又才刚刚开始。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