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自己的政治生涯一样,邓小平在爱情婚姻的问题上也经历了一段曲折坎坷的道路。他曾两次失妻。如果说第一次是由于天灾所致,第二次则是“人祸”所为。而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合则可称得上是生死不渝、相濡以沫。
邓小平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张锡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既是同学,又是战友。漂亮、温柔、开朗、热情的张锡瑗,朋友很多,追求者也不少,可她最终选择了邓小平。1928年初,两人结为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互敬互爱。当时住在他们楼上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常常听见邓小平和张锡瑗在楼下又说又笑的。没想到,张锡瑗偏偏在生小孩时难产,因产褥热而不幸去世。
张锡瑗的不幸去世,使邓小平失去了一位好妻子、好同志。多年来,邓小平一直将对张锡瑗的怀念深深地埋在心底。解放后,邓小平与卓琳一起去上海寻找张锡瑗的坟墓,并取出被水淹的遗骨,安葬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1931年7月,邓小平经中央批准从上海赴江西中央苏区工作。和他同行的,有一位和他同岁的女同志,名叫金维映,人们都称她阿金。后来两人结为夫妻。1933年,邓小平被划为“毛派分子”,遭到“左”倾领导者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当他被关进“审讯室”的时候,金维映被迫把离婚书送到了他面前。为了不使妻子受株连,邓小平狠狠地一咬牙,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金维映于1941年在莫斯科治病期间死于战乱。邓小平气度很大,对在挫折期间离己而去的金维映并无怨言。
1939年,邓小平从太行山赴延安开会期间,战友、朋友们热心地将陕北公学毕业的卓琳介绍给他。卓琳性格开朗,喜欢社交,但当时对邓小平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位老红军战士、一位在前线的领导干部,可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她却一点儿不清楚。然而,共同的革命理想、共同的生活追求,把两人联系到了一块儿。这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在杨家岭的山坡上,他们与另—对青年男女一起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婚礼上,大家开怀畅饮,邓小平来者不拒,有敬就饮,一杯接一杯,竟然未醉。熟悉邓小平的刘英对他如此“豪饮”而不解。纳闷中,丈夫张闻天悄悄告诉她,“里面有假”。原来,邓小平喝的是白开水。几天后,卓琳就随新婚的丈夫一起,奔赴前线。
卓琳是1952年带着全家从重庆随邓小平来到北京的。当时,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这一要求也非常符合卓琳的性格,她本来就是一个不爱出风头的人。进北京后,她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专心致志地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又有一些组织请卓琳出面工作,可她还是谢绝了。她曾对自己的好朋友、著名外交家黄镇的夫人朱霖说: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多年的共同生活,使卓琳十分了解邓小平爽直、真诚的内心世界。因而,无论政治风云怎样变幻,始终也挡不住她对邓小平的一片深情,丝毫动摇不了他们夫妻间多年建立起来的信任。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遭到诬陷、迫害的时候,她始终以善良、贤惠的心去安抚丈夫。邓小平之所以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自己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
卓琳关心邓小平,邓小平也十分爱护卓琳。有一次,卓琳患了重感冒,她担心传染给邓小平,就嘱咐警卫人员:不要让老爷子到我的房间,免得传染给他。邓小平那天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出门前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给卓琳找个医生看看。会议结束,邓小平一进家门就问:卓琳怎么样了?他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径直来到卓琳的房间,仔细询问病情,嘱咐卓琳一定要多喝水,按时吃药,夫妻情深溢于言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