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钱”成绝唱同出自“钱氏豪门”

  2010年7月30日凌晨6时,中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在上海逝世,至此在新中国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终成绝响,他们的先后离去,是国家无法挽回的损失,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随着现代史上钱姓“大师”的相继谢幕,“三钱”与“钱氏豪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三钱”称呼 周总理最先提出

  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都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并称“三钱”,这是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来的。

  2005年,钱伟长老人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回忆说,1956年,中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周总理召集了一批专家制定未来的科学规划。当时钱伟长任清华大学教务长,他提出了5项科学远景规划:原子能、导弹航天、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钱伟长的建议遭到大多数专家的反对,400多位专家学者,纷纷强调各自专业的重要性,大家争成一团:这样一来数学、物理岂非没地方去了?钱伟长难道不要自己的专业了?

  但钱伟长关注的并不是某一个学科,而是国家整体的科技实力应该怎么发展的问题。参加讨论的400多人中,只有两个人支持钱老,他们都是刚从国外回来的,一个是搞原子弹的钱三强,一个是搞航天的钱学森。钱伟长回忆说,“他们两个人帮我谈判,吵了一年多了,最后周总理说,‘三钱’说的是对的,我们国家需要这个”。

  “三钱”迅速地在中国科技界,在全国人民的口中、心中传开了。有意思的是,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三钱”再次不期而遇,才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合影。

  “三钱”同族 两钱还曾比邻而居

  “三钱” 都是追求真理、探索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伟人;他们是共和国多种高科技领域的奠基人和科技自主创新的带头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蕴含着中华民族忠孝仁义信礼智勇的文化传统,蕴含着非常可贵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革命英雄气概。而鲜为人知的是,“三钱” 共同出自一个家族,钱家在江浙一带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家族——他们都是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鏐的后代。

  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三强是中国第三代留学生的杰出代表,如果说“洋务运动”、“革命”是之前的中国留学生的关键词,那么,“科技强国”就是第三代留学生的梦想。

  回顾“三钱”的人生,不难发现,人们对他们的景仰,不仅是源于三位老人的姓氏和他们的科学家身份,更多的,在于他们相近的人生经历和坚定的爱国信仰。

  “三钱”均生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都在经历苦痛变革的时代,“三钱”一出生就意味着任重道远。青年时代,“三钱”都是国内顶尖大学的一流苗子。由于战争,他们选择从事理工科研究,要用知识为中国制造出能捍卫国门、捍卫尊严的武器。

  钱伟长尤其特殊。刚刚考入清华时,他是一个手持文史满分、数理化英四门共得25分成绩单的偏科怪才;因为看到落后挨了打的祖国,他毅然决定弃文从理;再到一波三折留学、拒绝国外高薪待遇而归国,和钱学森、钱三强先生的人生轨迹如出一辙,钱伟长先生的一生,就信仰四个字——祖国需要。

  “三钱”还都是教育家。钱学森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伟长先生则多次提出,要培养出兼备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中国的老师和学生,都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

  “三钱”之中,钱学森与钱三强还曾当过邻居,钱学森回国以后与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都住在中关村中科院的宿舍大院里,钱学森钱三强两家孩子们年岁相当,又住在一栋楼里,所以就经常在一起玩儿。据钱三强的二女儿钱民协回忆,钱(学森)伯伯总是很严肃,来去匆匆,好像总是在思考问题,孩子们对他都有点儿敬而远之的感觉,但是有一次孩子们都在楼底下叫他,他笑得特别灿烂,很高兴的样子,后来大家都知道钱伯伯其实很和蔼,就不那么怕他了。尽管后来钱学森一家搬到了部队里去,两家的孩子还是经常交流。对于父母辈之间的交往,钱民协回忆,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都是一门心思搞科研,工作中的来往要胜过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中国科技界“三钱”。

   《钱氏家训》造就近代“钱氏豪门”

  钱家在江浙一带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家族,自吴越王钱鏐(852-932)以来家族就有族谱,家族很庞大,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

  钱基博及其儿子国学大师钱钟书都是“钱王”后人。钱伟长是国学大师钱穆兄长的儿子,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钱三强出生地是浙江绍兴,都是同一家族血统,钱伟长是钱王第34世孙……

  从钱家走出去的人才曾被人编成了绕口令:“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等。

  对于钱家人才辈出的原因,钱伟长是这样分析的:“钱鏐做了吴越国王,他的子孙不会做生意,不会做工,不会种地,就只能读书。书读多了,极容易出名,做官的也不少,也就容易取得成就。”

  但对如何读书、如何做官,钱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相当严格的准则,这就是被后人视为钱家人精神内核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是钱鏐的后人将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钱氏家训》的核心和精髓就是重教明理,推陈出新。其文化基因具体地说就是把教育当做做人之道,当做培养人才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去看待,所以钱氏后人大多数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据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于50多个国家,亦有众多的政治家和学者出自这个家族。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以及江阴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就是钱学森的侄子。人们称这个家族为“钱氏豪门”。 此外,查良镛(金庸)与钱学森也有亲戚关系。说起来,查良镛竟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而钱学森则是查良镛的表姐夫。

  《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或许正是钱氏家族为这个国家供应了众多巨匠的核心驱动力。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右)和钱三强在全国科学大会上。

  相关链接

  

  “钱氏豪门”巨星云集

  ▲钱穆,国学大师,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钱穆一生全心发扬传统文化,坚持以历史救国、为故国招魂的浪漫色彩。他著作的《国史大纲》成为两岸史学的重要经典文献。

  ▲钱基博,钱钟书的父亲。以毕生精力治国学,为后世提供了丰硕而极有价值的国学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钱钟书,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中国近代学术巨擘。他的《管锥编》和《围城》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成为不朽之经典。

  ▲钱玄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猛将,反对文言文,力倡白话文,宣传民主和科学。

  ▲钱永健,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文图摘编自2010年7月31日《武汉晚报》、《钱江晚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