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难面前,一缕“曙光”照亮前方 舟曲县博峪乡武装部长杨曙光在妻儿遇难后,强忍悲痛坚守在抢险救援一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02:30  兰州晨报

  有一种悲痛,可以化作不屈的力量。

  在舟曲灾区,痛失亲人但仍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很多很多,但博峪乡武装部长杨曙光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不同的感动……

  妻儿失踪,他却奔向远处的楼房:“快,赶快救人!”

  8月14日,在舟曲县城锁儿头物资转运中心,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博峪乡武装部长杨曙光正带领民兵分队,穿梭在泥泞的运输线上。记者眼前的他裤腿上裹满了泥巴,脸上沾满了泥水,衣服被汗渍浸透。

  灾后,这位藏族汉子已经连续奋战了多个昼夜,双脚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双手因磕碰而伤痕累累。擦肩而过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位憔悴汉子的内心正遭受着巨大的煎熬:洪灾中,他亲爱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不幸遇难。

  杨曙光工作的博峪乡与四川九寨沟毗邻,距离县城320多公里。8月8日零时40分,他接到县人武部救灾命令后,迅速组织附近3个村21名应急民兵,奔赴县城。途中,风疾雨促,雷鸣电闪。杨曙光几次给县城的家中拨打电话,但一直是无法接通。家人可好?周围的街坊邻居可好?不祥的预感撕咬着他的心。

  “快,快!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救出一个人。”尽管司机已经开足了马力,但杨曙光还是不停催促。急行军7个多小时后,他们到达距离城区17公里的两河口。因山体滑坡,道路有4处被泥石流堵塞。

  “就是爬也要爬过去!”他脱掉鞋子,挽起裤腿,站到队伍最前头,大声动员:“大家不要怕,跟着我走。”

  山上不时有巨石滑落,经过艰难行进,上午9时,他们终于进入城区,此时,眼前的情景让杨曙光心如刀绞:泥石流自县城北侧的三眼峪沟咆哮而出,吞噬了三眼、北关、月圆、北街、东街等多个村庄。而他家所在的寺门嘴废墟一片,家已经不见了。

  “海芬、孟帆、玉蝶,你们在哪里?”杨曙光的心碎了,他站在泥水中悲情呼唤着妻儿的名字。

  “他们也许是逃出去了。”灾后,舟曲通讯中断,杨曙光幻想妻儿应该是逃生后无法联系。不远处,有人发现了遇难的亲人,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更远处,更多的人呼唤着亲人的名字,用双手刨挖着泥沙。

  “快,赶紧救人!”已经无法再多想亲人的杨曙光带领民兵迅速展开搜救。

  亲人遇难消息传来,他流着眼泪说:“先救活人!”

  县公安局斜对面的一栋居民楼被泥石流连根拔起,岌岌可危。突然,从二楼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迅速移开楼梯内的楼板、门窗,奋力向二楼爬去。此时,楼房有些晃动,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小心翼翼地爬进了变形的楼内。

  被淤泥填满的房屋里,一对父女被深深地陷进淤泥,无法动弹。杨曙光找来一根粗壮的电线绳,将这对父女从淤泥中拖出。当杨曙光最后一个爬出楼房后不久,斜插在淤泥中的楼房轰然倒地。

  灾后72小时是救援的黄金时间,为了挽救更多群众的生命,杨曙光带着他的民兵突击队奋力搜救,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吃饭,也似乎忘记了失踪的亲人。

  8日13时,噩耗还是不期而至。他的妻子和一对儿女全部遇难。尽管之前有了些心理准备,但噩耗还是像一把千斤大锤狠狠地砸碎了杨曙光之前的侥幸想法。这名壮实的汉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悲泪长流……

  一根烟燃尽,杨曙光猛地站了起来,将烟头扔到地上,狠狠地踩进泥土。

  “快,还有很多人要救,能救一个是一个!”杨曙光拿起铁锨,带头奔向废墟。

  整整一天一夜,杨曙光没喝一滴水,没吃一口饭,带着民兵先后排查了3栋楼200多户人家。一名同事实在看不过去,心疼地说:“部长,我们去找一找嫂子和娃娃吧。”他摇摇头:“先救活人。”

  灾后前两天,杨曙光带领民兵先后搜救转移被困群众30多人。

  他两次晕倒,但醒来后第一句话是:“不要管我,救灾要紧!”

  8月11日,一批救灾物资到达,指挥部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将装载30多吨应急物资在天黑前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杨曙光受领卸放任务后,二话没说,带领民兵投入了战斗。30吨物资被全部卸后,他又带着民兵帮助民政局职工,将这批物资分发到灾民安置点。

  物资转运时,杨曙光走在队伍最前面,挑最重的东西背。每趟来回,至少50分钟,累得他汗流浃背,手脚麻木,连小便都变红了。

  这天,整整工作了15个小时的杨曙光在经过县一中院内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时,发现有一对老夫妇没有帐篷住宿。他赶紧联系民政部门,帮这家人搭建起“新家”。此时已是12日凌晨1时,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帐篷,突然眼前发黑,栽倒在地上。醒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帐篷里,两位老人正为他擦洗满脸的泥巴:“孩子,太累了,躺一会儿吧。”

  8月12日晚7时,杨曙光在灾区奋战了4天4夜。当他再次奉命到锁儿头物资转运站搬运物资时,感到力不从心,双腿发软。这一次,他没有撑住,从一个山坡上滚了下去。苏醒后,战友们再次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不要管我,救灾要紧。”

  悲痛中,他选择了挺立:“我愧对了家人,但不能愧对部队。”

  灾后的日子漫长而忙碌,搬运物资休息的间隙,他的手总会不自觉地伸向腰间,摸摸挂在那里的手机。手机里,有女儿在灾难发生前发给他的最后一条短信,以及和妻子最后一次的通话记录。

  “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8月7日下午,8岁的女儿玉蝶给他发了短信,因公务忙,他没有回复。如今,在杨曙光看来,这已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天快下班的时候,爱人杨海芬打来电话:“你已经20多天没回家了,娃们都挺想你的……”手机上还有15岁儿子孟帆的照片以及全家人的合影。如今,这部囊括了他所有幸福与不幸的手机,成为杨曙光最宝贵的财富。

  几天过去了,他们的遗体还没有找到,冰冷的泥土中,他们是否感到寒冷?

  “我不敢停下来。”杨曙光说,只要闲下来,妻子、儿女就站到了跟前……

  “我亏欠他们太多。”杨曙光泪流满面。

  杨曙光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基层武装部工作。结婚17年,他和妻子两地分居17年。照顾4位老人和2个孩子的重担,全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他每月回家一次,都会受到妻儿最隆重的欢迎,爱人的拥抱,儿女的亲吻,膨胀着他每一个幸福的细胞……

  如今,这些幸福的往事,已成为他心中最深的疼痛,轻轻一揭,便鲜血淋漓。

  8月15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悼念现场,国旗半降,山河同悲。杨曙光站在废墟前,几次昏厥。“他们已经走了,埋得这么深,想把他们挖出来也不容易,我想,我应该为活着的人多做一些事。”

  “我愧对了家人,但不能愧对部队的培养。我必须做到坚强,给更多失去亲人的人们站起来的勇气和重建家园的力量。”杨曙光这样说。如今,抢险救灾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刻,杨曙光依然不知疲倦地奋战在救灾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一名军人的职责。

  救灾路上,更多的民兵来了,杨曙光不会孤单。明天的太阳升起,舟曲的废墟上将充满坚强的曙光。

  本报记者 齐兴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