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水沟:改造后大考初过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04:07  舜网-济南时报

  

山水沟:改造后大考初过关
山水沟:改造后大考初过关
图一:趵突泉南路改造前,雨水从道路北首排入护城河。

  图二:趵突泉南路改造后在地下建了两孔2×4.5米的泄洪箱涵 王锋 摄

  记者张娜

  趵南路,老济南管它叫山水沟。 1962、1987和2007年“7·18”的几场大雨,使这条路成为济南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一段伤痛记忆。山水沟作为济南重要的城市防汛节点,进行了彻底改造后,于今年8月份,改造完毕全线通车。改造后的山水沟,初步承受了今年汛期十几场大雨的考验。它能否成为济南防汛改造的样本,能否抵御以后更大暴雨的侵袭,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改造后:山水沟初迎大考

  17日下午3点,在趵南路路西侧开着一家小商店的王老板像往常一样坐在门外晒太阳。“自从趵南路全线竣工通车以来,这里的环境就好多了。”王老板看看四周,绿化带和慢行一体基本建好了,道路两侧正在建文化墙。

  趵南路整治之后,让王老板感触最深的还是下雨问题。“我在这儿住了50多年,只要雨下得稍微大点儿,路上就会哗哗淌水,人走在水里根本站不住。”王老板说,今年自进入7月份以来下的这几场雨有大有小,但马路上已经基本没有积水了。“看样子,山水沟能彻底好起来了。”

  19日凌晨,又是一场大雨突袭。上午9点,记者在趵南路看到,路面基本没有形成积水,车辆、行人有条不紊通行。9点半,趵南路20号楼的李先生坐在楼下乘凉。“我就是在山水沟边上长大的,在这儿住了快50年了。往年只要下雨,山水沟必然积水。”李先生告诉记者,自从今年改造后,趵南路上的积水基本看不到了,“看来整治还是有效果的,但话又说回来,今年夏天的雨比往年要小一些,如果再来一场‘7·18’那样的大雨,不知道趵南路能不能行。”

  记者采访发现,附近老居民对山水沟的防洪排水能力还是有些担心。大家的担心是自然的。最近全国许多地方迭发水灾,损失惨重,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有些地点离三峡大坝并不远。大自然毕竟还有许许多多未知世界让人类敬畏,等着人类探索,连三峡大坝都不能包打天下,何况区区山水沟乎?

  从文化西路与趵南路交叉路口往北到泺源大街这一段,老济南人习惯上称为山水沟,由于这里逢雨必淹,山水沟成为济南城市防汛的重要节点。

  今年1月份,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对趵南路进行全面改造,经过近7个月的施工,趵南路8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市市政公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趵南路竣工后将实现交通与行洪分离,在保证汛期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周边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

  改造后的趵南路道路红线宽25米,双向4车道,中间机动车道宽14米,两侧慢行一体各5.5米。趵南路路上交通状况好转了,但地下泄洪状况呢?如果再来一次“7·18”大雨,山水沟能否“扛”得住呢?

  收水设计:按照百年一遇标准设计

  说来就来了。像是要考验一下济南的新山水沟工程硬不硬棒。 7月 19日、 8月 1日、8月9日、8月13日济南连降几场大雨,记者在济南市城市防汛指挥中心通过监测屏幕看到,历山路铁路立交道、井家沟铁路立交道、二环北路、白马山南路等易积水路段依然会或多或少被淹,但往年逢雨必淹的趵南路基本没有形成马路行洪和马路积水,该路段自进入今年汛期以来,也从未实行过交通管制。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黄河路桥工程公司趵南路项目部技术顾问苏传昌肯定地告诉记者:“此次山水沟改造是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的,抵御‘7·18’那样的大雨完全没问题。”苏传昌说,他们将趵南路与文化西路交叉口的路面抬高了80厘米,并在地下建了宽13.1米、长40米的地面桥梁,收集黎明坝(趵南路与文化西路交叉口南侧,广场东沟与山水沟分界的石坝)的溢流洪水,就算黎明坝满溢,水也不会流到路面上形成马路行洪,而是通过桥梁流走。同时,趵南路机动车道路下面新建了两孔2×4.5米泄洪箱涵(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地面桥梁收集到的洪水通过这两孔箱涵经地下泄洪管道排入护城河。

  老济南都知道,没有改造前的趵南路比两边地面低1至2米,南高北低的地势也让从南面广场东沟滚滚而下的雨洪涌上马路,形成湍急的马路行洪,人一旦在水流中摔倒,很难站起来,极易被冲入护城河。一下大雨,很多市民都会叮嘱家人和孩子,不要出门,出门尤其不要经过山水沟。

  2007年济南“7·18”大雨,再次让济南人看到了山水沟路面行洪的破坏性。滚滚而下的洪水越过黎明坝,冲向趵南路,让整个山水沟瞬间变成滚滚洪流。山水沟在“7·18”事件中彻底暴露出设计瓶颈。

  为此,市市政公用局对趵南路实施了拆迁、清淤、截污、箱涵施工、道路整修、桥梁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济南黄河路桥趵南路项目部经理祁学刚告诉记者,为了改变南高北低的地势带来的影响,趵南路路面也整体抬高,最高处抬升了1.5米,使得路面与道路两边地面基本持平。

  山水沟小史:多次遭灾,枯水期曾是集市

  有关资料显示,山水沟是老济南南圩子城墙至内城南城墙间南北向的排洪沟。每年夏秋雨季,南部山区洪水暴发时,经南圩子城护城河分洪后,由山水沟导入老城护城河。枯水期间,山水没有了,集市冒出来。因当年此地连接南部贫困山区,集市所买卖的均为价廉的生活必需品及杂物,所以又被称为山水沟破烂市。

  1945年,山水沟改造成了道路,原道路快车道宽12米,兼具排洪与交通双重功能,两侧为2至4米宽的人行道。

  1957年10月,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居住条件,济南市政府对山水沟等4条道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经过这次改造,山水沟变成了地下暗渠,和两边的路面一样高了。

  1962年下了一场大雨,因为山水沟排水不畅,洪水直泄而下,冲垮了不少民房,还殃及了趵突泉景区。第二年,有关部门又重修了山水沟,路面比人行道低了1米多,重又恢复了行洪功能。

  山水沟下雨时行洪、不下雨时行人的情况一直持续至今年改造前终于结束。“希望山水沟再也不遭水淹了。”这成了住在山水沟附近的老居民最大的期盼,面对今年还未结束的主汛期,甚至明年、后年、以后每年的汛期,希望山水沟能约束住南来的山水。

  山水沟施工技术顾问解密———

  改造后,山水沟是怎么行洪的?

  广场东沟→黎明坝→(没有漫溢)→南圩子壕→西圩子壕→小清河

  (漫溢)→山水沟收水桥→收水箱涵→西护城河→大明湖→小清河

  改造之后,山水沟到底是怎么行洪的,洪水流到了哪里?18日,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黄河路桥工程公司趵南路项目部技术顾问苏传昌解密山水沟行洪全过程。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暴雨形成的洪水从济南南部经过排洪河道或者城市道路极易涌进市区。其中,广场东沟作为南部主要泄洪河道,直接跟山水沟相连。洪水经过广场东沟一路北行,流到黎明坝时,就已经跟趵南路近在咫尺了。挡在趵南路与广场东沟之间的就是黎明坝,黎明坝长44米、高4米,是山水沟防汛排洪第一道屏障。“到了黎明坝之后,洪水有两条路可走。”苏传昌说,如果雨势不大,洪水被拦在黎明坝以南,会通过南圩子壕西行,流进顺河高架下面的西圩子壕,最终排入小清河。如果雨势过大,造成黎明坝漫溢,溢出来的洪水就会被收进黎明坝北侧的地面桥,然后通过趵南路地面下的收水箱涵进入地下雨水管道,流进泉城广场西侧的护城河。同时,趵南路道路两侧每隔25米就有一个雨水篦子,路面积水也能通过雨水篦子流入地下管道,进入护城河。

  今年,广州、桂林、南宁等城市遭遇大雨和洪水袭击,许多城市瞬间变成水城,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城市防洪成为中国城市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今年,我市河道整治、排洪清淤紧张进行。全市各区城防指、城防办都高度戒备,绷紧神经,全力应对济南最近的几场暴雨。防洪,已经成为包括济南在内的全国城市建设绕不过去的重大民生问题。城市行洪与防汛,济南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

  ■防洪大忌,泄洪河道上盖起了房子

  进入8月份以来,济南频频遭遇大雨袭击,经过改造后的山水沟从目前看初步经受住了大雨考验,表现尚佳,但整个济南防汛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每次降雨,少年路、白马山南路、二环北路、历山路铁路立交道、天桥区低洼地带等总会有积水。

  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达100多米,中心城区低洼,汛期遇短时强降雨易形成城市上游道路行洪、中游立交道积水和下游低洼地带内涝。而且,小清河作为城区唯一洪水外排河道,坡降平缓,易对城区河道产生顶托,导致洪水不能快速排除。

  除上述原因外,记者还了解到,济南泄洪河道有60多条,基本上都是经过雨水自然冲刷形成的,窑头大沟、羊头峪东西大沟、山水沟、兴济河和东西工商河,大体上构成了城市泄洪的主管道,目前部分河道上搭建了一些违章房,让明沟变成了暗渠,影响了收水能力。

  ■城区内防汛天然屏障减少

  记者了解到,因为早期人们还意识不到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洪关系的重要性,特别是意识不到天然洼地蓄洪的重大作用。除了河道棚盖影响行洪之外,济南原先一些有蓄洪作用的天然洼地,比如东八里洼、西八里洼,在上面建设了居民小区,妨碍了行洪与蓄洪。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大明湖。曾住在大明湖附近的司先生告诉记者,早年大明湖北面全是荷塘与沼泽,不但起到了防汛作用,还滋养了稻田。但随着城市发展加速,越来越多的洼地、沼泽被填平盖起了房子,导致雨水无处渗透或者排走,只能流到马路上,积在了低洼地带。

  有关部门人士透露,济南北部大面积开发建设,早期不太注重建设地下排水系统,导致雨水无法下渗,也无法通过排水系统排走,这也成为北部低洼地带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济南城市防汛历史欠账太多了。要想治理好根本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地下排水管线建设、低洼地带改造中。”防汛部门有关人士坦言。

  “搞好地上建设的同时,地下排污防洪建设是不是应该也同样重要?”如今已搬离大明湖的司先生说。

  ■雨污分流,行洪防灾大计

  “目前全国能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几乎没有,济南也是如此。”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唯一算得上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就是青岛了,但青岛地下雨污分流管线也还是100年前德国人设计建造的。

  据了解,济南除了经十路等几条主要干道外,大部分道路依然雨污混流。很多道路在修建时多采用了合流制管道,污水通过雨水管道进入河道,不但污染河道,也抢占了本该是雨水通行的“通道”,导致雨水排泄不及时,雨水管道压力过大造成污水外溢等。或者,雨水管道进入污水管道,被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排出。

  “要实现雨污分流,就要在地下重新埋入雨水管道或者污水管道,让雨水和污水互不干涉,迅速排水。”该业内人士坦言,要把济南绝大部分道路全部挖开重装一遍管道,这项工程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况且,投资缺口巨大。

  目前,我市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排水设施滞后与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应对极端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市南部缓蓄功能尚需进一步加强,经十路以南仍缺乏有效的截洪设施;中部的分洪设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小清河未进行全流域整治,规划中的滞洪区工程尚未启动,制约了城市下游疏洪功能。上述是今年防汛工作会议上的通报内容,也是我市防汛体系的现状。

  好消息还是不断传来。防汛部门表示,目前,污水全收集可行性研究初步确定,结合已建成污水主干管收集系统和正在进行的城市河道截污综合整治工程,到 2016年,实现主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到2020年,实现绕城高速以内建成区范围内的小区院落雨污分流,从而实现主城区范围内的污水全收集;今年,启动大辛河、北太平河等干流河道综合整治,拓宽河道断面,提升现有河道、沟渠的行洪能力。实施柳行河干流河道及黄台南路边沟、万盛大沟、南大槐树沟(三期)、十六里河、马家庄西沟等支流河道截污及排水改造工程,打通泄洪瓶颈;启动王舍人片区防汛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该片区积水问题。

  城市防汛仍有很多顽疾,这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多个部门形成合力,让更多的洪水变成泉水之源,让我们的济南能远离洪水危害,济南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山水沟这一轮的提升改造,给这座城市的长远防洪做出了有益探索与贡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