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闲言碎语话红楼

  最近,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正闹得沸沸扬扬,导演李少红称新版红楼的各个细节都忠实原著,甚至连宝玉、宝钗成亲拜堂时何时下跪何时鞠躬都研究得一清二楚。这番话似乎有宣传造势的噱头,且由她去说。到底拍得怎么样,也许我们看了之后才能发表意见。既然她提到《红楼梦》原著,我也想说几句闲言碎语。

  现在我们市面上看到的《红楼梦》大多是通行本,也就是封面上写了曹雪芹和高鹗两个名字的版本。除了这种通行本之外,还有多种古本《红楼梦》,是与高鹗完全无关、被人手抄下来的《红楼梦》,是真正接近原著的版本。古本红楼开篇有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首诗交代了《红楼梦》的价值取向、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现在的通行本,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竟然没有收录,实在是太不尊重作者了。且不说这首诗对人生的终极考问,奠定了《红楼梦》一书的思想、哲学基础,单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句,就说明这部书是作者历经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绝不是表面看起来的“满纸荒唐言”。如果我们对《红楼梦》进行文本细读,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字字皆是血”的蛛丝马迹,可是一般人只囫囵吞枣,又有几人去细细解味呢?

  通行本还把曹雪芹和高鹗两个人的名字粘在了一起,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假象,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与高鹗的合著。什么是合著?就是两个人相互合作完成。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曹雪芹在年龄上比高鹗要大很多岁,两个人不认识,没有谋面,没有交流,何谈合作?非但谈不上合作,而且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无论从人物命运发展还是故事结局上看,基本上歪曲了曹雪芹的原意。高鹗确有一个合作者,但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个叫程伟元的书商。在曹雪芹死了三十年后,他们两个的合作是把残缺的《红楼梦》补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把《红楼梦》从零星的手抄本变为官方发行的印刷本。因此,高鹗的功劳不在于创作了《红楼梦》后四十回,因为那四十回基本上不叫《红楼梦》,他的功劳是把前八十回推广到了民间,使我们今天这么多人还可以看到曹雪芹先生的文字,尽管已不是原貌。

  西方有人说,在曹禺创作话剧《雷雨》之前,中国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悲剧。我很不认同。《梁祝》的故事算不算悲剧?本来是算,可是加上了“化蝶”的尾巴就不算了。《窦娥冤》算不算悲剧?也算,可是后来“六月飞雪天地白”,终归是沉冤昭雪了,又不算。即便这些都不算,那么《红楼梦》总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了吧?又有人说,《红楼梦》也不算,你看最后写了“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喜剧收场。前面我已经说了,那是高鹗写的,不是曹雪芹先生的本意。《红楼梦》的结局从第五回太虚幻境的《飞鸟各投林》的曲子里就已经暗示了,“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最后“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早就有红学家考证,其实曹雪芹已经把《红楼梦》写完了,不是现在看到的一百二十回,而是一百零八回。而且曹雪芹确实有一个合作者,不是高鹗,是一个笔名叫脂砚斋的女人。脂砚斋与曹雪芹的关系不一般,在曹雪芹的创作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甚至亲自参与部分细节、诗词的修改。两个人琴箫合奏,历时十年才完成了《红楼梦》初稿。开篇词“漫言红袖啼痕重”中的“红袖”指的就是脂砚斋,而“更有情痴抱恨长”中的“情痴”就是曹雪芹本人。现在幸存的古本《红楼梦》书稿中几乎都有脂砚斋的批语,从这些批语中可以得知后二十八回是在朋友的借阅中传失的。因书稿中影射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纠葛、丑闻,后来乾隆皇帝干脆不想让后二十八回浮出水面,不但查办了曹家老少,连三代家谱都被他一笔勾销了。因此我们现在只能看到一个前八十回的《红楼梦》,而且这个八十回的《红楼梦》也被高鹗等人删改了许多文字情节。可是如果没有高鹗,也许前八十回在历史的洪流中烟消云散也未可知。

  即便是这样一部残破不堪的《红楼梦》,仍然令我们如痴如醉,而且发展成为我国唯一一部被学者进行专门学术研究的小说。可见《红楼梦》散发出的艺术光彩,是多么的耀眼夺目。如果哪天能有幸使后二十八回得以重见天日,则普天下红楼迷真是要焚香膜拜、叩谢上苍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