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首蓉城 七院士“论剑”高铁精密测量

  本报讯 (陈秀梅 记者 周波)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测绘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在西南交通大学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研究水平进行了讨论。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于晟、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院士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宁津生院士、李德仁院士、陈俊勇院士、许厚泽院士、刘经南院士、杨元喜院士等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

  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公里,高铁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建设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高铁项目。何华武介绍,目前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多条线路,“今年我们准备投入7000亿元到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来,计划新线投产4613公里。”

  何华武介绍,高速铁路具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我国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50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最高时速将达到380公里,堪称陆地飞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3分钟就可以开出一列车,一条高速铁路年运量可达1.6亿人,运力强大;在适应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今后几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时期。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李德仁昨天在题为《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的学术报告中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灾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研究成果,他认为,这些成果不仅能够帮助决策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判断,也可以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实际帮助。

  李德仁指出,在“数字地球”时代,人类已经掌握了从二维到三维的技术,能够对地球进行多时态的观测与分析,实现了基于图形和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实景影像的可视化和可测量愿望,能够提供基于网络服务的空间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他举例说,研究人员用照相机对敦煌莫高窟实地拍照后,将照片信息输入电脑,再经过特定的软件还原制作出敦煌莫高窟三维影像图,把不可再生也不可永生的文化遗产在电脑中“数字化保存”。如果遇到灾害破坏,文物工作者就可以依据电脑中的数据,及时并准确恢复莫高窟的原貌。

  如果说“数字地球”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那么“物联网”的出现就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李德仁说,“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

  李德仁指出,“智慧地球”就是“数字地球”加上“物联网”,它支持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参与和沟通,提供面向IP的新服务。在不久的未来,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户外流媒体、数字家庭、车载娱乐信息及远程信息服务都会实现,人类的“智慧地球”时代也就到来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