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里海疆上的神秘之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07:15  中国青年报

  于贵民 肖德伦

  在人民海军序列里,有一支专门从事水中兵器科研试验的神秘部队——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近日,笔者走进了这支神秘的试验部队。

  创新面前不止步

  2007年8月,北方某海域,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拉开帷幕。

  舰艇抗冲击试验对于舰艇防护和舰艇研制十分重要,早在上世纪40年代,某国为研制新型航母,就曾让一艘退役航母反复经受大当量的爆炸,直至将其炸沉。至2006年年底,该国共有4艘退役航母用于抗爆试验。此时,我国的此项试验才刚刚起步。

  舰艇抗冲击试验是一项“国”字号工程。参与试验的军地单位多达几十家,作为此次试验的组织实施单位,海军某试验基地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舰艇抗冲击试验,战雷引爆控制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在试验项目论证阶段,上级有关领导一直对爆源准备及海上引爆能力存有疑虑,几次找到项目负责人、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董忠臣,向他讨一个确切的“说法”——战雷实爆能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实现零失误?

  董忠臣带领4名科技干部,历经500多个日夜攻关,终于研制成功战雷起爆控制系统。与此同时,研究所还先后研制成功了某型水雷实爆威力测量系统、水下爆炸电测系统以及水下爆炸试验仿真与评估系统等六大系统,全部填补相关领域的国内空白。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大当量战雷被布入大海。空中、海上,全部进入战备状态。抗冲击试验目标舰——某新型扫雷舰缓缓驶入“雷区”。

  “起爆!”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战雷轰然爆炸,刹那间,上千吨重的扫雷舰被强烈的冲击波挟着海水掀起近1米高。

  伴随着这水下惊雷声,安放在周边海域和扫雷舰上的各种精密测量仪器,迅速记录下了水爆试验的宝贵数据。“我国首次舰艇抗冲击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对海军舰艇装备的未来设计研制和战斗力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水中兵器试验研究所所长宁永成说。

  作为水中兵器国家级试验靶场部队,该研究所自2005年以来,先后承担了4项国家级重大武器装备试验和科研任务,完成了某新型水雷、鱼雷、某型潜艇作战系统等试验鉴定和前沿性课题研究共60多项。

  海军某试验区政委常亥夆说:“这个研究所是海军水中兵器共同的‘娘家’,海军第一代水中兵器主战装备,以及第二、三代大部分主战装备都是在这里初试锋芒后才装备部队的,是他们让‘十八般水中兵器’列阵祖国的万里海疆。”

  在创新的沃土上,不仅结出了高质量的成果,更聚集起了一个人才方阵和精英团队。研究所先后有6名博士、15名硕士被委以重任,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近50项,其中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质量面前不让步

  这是一次紧张激烈的试验分析会。

  2005年11月,在某型猎雷舰系统试验中,猎雷舰成功“灭掉”被锁定的水雷,试验几乎完美“收兵”。

  返航后,工程师许海昀连夜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当处理结果摆在面前时,许海昀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猎雷舰的悬停控位精度与战技指标要求相差20米。

  20米距离,在茫茫大海上似乎微不足道,但对猎雷舰来说却是安全底线——超过底线意味着猎雷舰进入了触雷的危险区!

  然而,试验数据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争议。工业部门认为猎雷舰本身没有问题,而是靶场测量系统精度出了问题。

  试验分析会上,双方唇枪舌剑,激烈争论。

  “如果是测量系统有问题,我们当然会很‘掉价’,但面子事小,家国事大。如果舰载导航设备精度不可靠,明天损失的可能就是猎雷舰,丢掉的可能就是官兵的生命……”面对对方的强硬态度,试验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季新据理力争。

  最终,双方一致决定:重新试验。

  猎雷舰再一次驶进海上试验场。几个航次下来,问题终于“浮出水面”:舰载导航设备不能正常接收岸基信标台的差分信号!在事实面前,对方负责人面红耳赤……

  “今天试验场上的烽火硝烟,与未来海战胜负相关,与官兵生死相连。我们如果试验中把关不严,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研究所政委王先举说。

  某型鱼雷空投附件,是一型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在进行定型试验时,却发生了因降落伞打不开导致鱼雷摔坏的意外。研究所某技术室主任姜培林带领课题组研究发现,鱼雷空投附件的电熔开锁装置不可靠、不稳定,致使降落伞打不开。姜培林进行调研后发现,引进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

  “一定要让工业部门了解真实情况。”姜培林连夜起草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建议取消该型空投附件进口。很快,工业部门进行专题研究,采纳了他的建议,及时中止了该型设备的进口。事后,工业部门一名负责人说:“没有你们的强烈责任心,国家花巨资进口的设备,可能就是一堆废铁。”

  2007年,某飞行团受命在靶场执行新型鱼雷空投试验任务。对飞行团参训官兵来说,鱼雷投放是个全新的作战课题。第一次空投试验时,因空中战术动作失误,错过了最佳投放时机,导致鱼雷偏离了靶标。

  试验出现“脱靶”可以从头再来,战时就可能永远失去胜利机会。研究所参试官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毛遂自荐,主动做起了“教官”,帮助飞行员完成鱼雷投放训练。

  战鹰呼啸临空,准确投下新型鱼雷。首批飞行人员完全掌握了鱼雷空投全套战术动作,新装备很快形成了战斗力。

  死神面前不却步

  2007年10月,某型舰艇水下抗冲击爆炸试验第二航次紧张展开。

  随着起爆命令下达,起爆控制项目总工程师董忠臣用力按下起爆按钮。然而,时间一秒一秒滑过,海面上平静依然,战雷没有爆炸!

  那一刻,现场空气仿佛凝固了——他们遇上了几十年未曾发生过的哑雷。

  这枚随时可能爆炸的战雷,足以将庞大的舰船摧毁。试验现场指挥员陷入了两难境地:丢弃战雷,可以确保参试人员和装备安全,但无异于在海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过往船只随时会有安全隐患;打捞战雷,无疑会使参试官兵生命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

  面对险情,所长宁永成和董忠臣对起爆系统进行仔细检测,初步断定战雷内有一道保险没有解除,起爆能源无法加到电雷管上,因而未能成功引爆。

  “风险再大,也不能把隐患留在海里,启动未爆战雷打捞预案!”经过科学分析后,宁所长果断做出决定。

  这是一次生死考验。电磁干扰的不确定性,风浪中的不规则晃动,都有可能导致战雷爆炸。打捞组成员、试验员刘建友小心翼翼地解下电缆接头,接上短路保险接头,完成了断开电缆的第一步。随后,战雷被一点点地拖出水面。

  此时,舰船上只留下宁永成、董忠臣等少数参试人员,其他人已经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在进行全身静电防护处理后,拆雷正式开始。董忠臣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指导刘建友慢慢拧动战雷起爆装置的螺丝。

  断开各种连接、取出聚能起爆装置……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官兵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场危机化解了。在生死考验面前,参试官兵靠智慧和勇气排除了试验海域的安全隐患。

  高级工程师董忠臣长期从事战雷爆炸技术研究,这是一项与“死神”打交道的高危专业。多年来,董忠臣参加水雷爆炸试验20余次,成功引爆20余枚战雷,处置未爆战雷3枚,经历了数次生死考验。而这一切,他都瞒着妻子和儿子。

  在研究所,像董忠臣一样常年与战雷、炸弹等危险火工品打交道的科技干部还有很多。工程师宋敬利曾在两天时间内拆除过5枚未爆炸的深水炸弹。

  事后,有人问他:“你不害怕吗?”宋敬利微笑着说:“害怕上战场,那还是军人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