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儿童性早熟与肥胖有关(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2日16:17  国际在线

  核心提示: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说,“洋快餐造成性早熟,未必因为添加了激素,而是因为有增肥作用,而肥胖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丁宗一称,儿童不论年龄多大,只要体重达到35到45公斤,就达到“性成熟启动阈值”。

  

专家称儿童性早熟与肥胖有关(图)

  很多食品中都含有激素

  

专家称儿童性早熟与肥胖有关(图)

  儿童性成熟提前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过程中儿童生长发育难以避免的长期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每10年女孩初潮大约提前1年。这是营养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结果。要想回答食物中的成分与性早熟的关系问题,需要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性早熟门诊人满为患

  每逢周五下午,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二号门诊楼的高级专家门诊都热闹非凡。

  8月13日,候诊区的十排长椅上坐满了家长,婴儿的啼哭和儿童的呼叫不绝于耳。这种场面常年如此。

  这里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来看蔡德培的。蔡德培教授是这家医院的高级专家。几十年来,他主要从事儿科内分泌疾病及青春期医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中药治疗儿童性早熟及青春期延迟,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儿童性发育异常的机理屡有建树。

  这一天,蔡德培从下午两点直到晚上10点忙个不停,不间断地接诊了93个病例。

  “这里不仅有上海的孩子,外地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罗玉强说。罗玉强今年45岁,他9岁的女儿罗家欣有“性早熟”症状。单是这一天下午,就有包括江苏南京、常州,浙江温州、温岭、舟山和江西南昌的儿童在家长陪同下看蔡德培的门诊。

  同样热闹的情景,也出现在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门口。这里也有专看儿童性发育异常的专家门诊。

  “大环境是这样,好像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受点影响。”11岁女孩王静宜的母亲说。

  据王的父母说,他们在王静宜8岁时觉察到腼腆的女儿一直苦恼于自己胸部的忽然变大。女儿还告诉他们,她的胸部不仅比同年级的女生略大,而且平时生活里触碰到胸部时,会产生不适,甚至疼痛。

  “她还有个同学,曾经因为(性早熟)这个问题,甚至会排出一些分泌物,情况比较严重,一直打针治疗,因此我们觉得她很可能也是性早熟造成身体发育超前。”王静宜的父亲王康表示。

  激素是疑凶还是真凶

  “现在除了在请客吃饭时可能吃点鸡肉,我们自己家烧饭绝对不吃鸡肉了。”罗玉强表示。他微胖的女儿则在一旁大口喝纯净水。“以前她什么肉都爱吃,特别是洋快餐的鸡肉,还有红烧肉上的皮,现在怕有激素,全都戒了。”

  罗玉强把女儿的性早熟和鸡肉联系起来,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其中的道理。

  实际上,要想回答食物中的成分与性早熟的关系问题,需要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迄今为止,现有的研究还没有为肉、奶产品中激素的残留对健康的危害提供确实的证据,但要作出外源激素和人体健康无关的结论,同样需要大规模的对照研究。但是,至今国内外都没有进行过有关发育期女孩性早熟与食物中的激素有关的大规模研究。

  据王康回忆,婴儿时的王静宜只吃了半年母乳,后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改吃进口奶粉。王康说,女儿治病的两年来,他一直怀疑是不是母乳不足而多吃了“问题奶粉”导致性早熟。

  大量性早熟与肥胖有关联

  “应该承认,性早熟是一种病。”王康说。“如今,我家孩子吃洋快餐,你家孩子也吃洋快餐,我家孩子吃奶粉,你家也一样,所有孩子都一样的饮食。性早熟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个事情真不好说。”他一直为自己孩子的病因而感到困惑。

  儿科学认为,性早熟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生活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去病理性原因,如体内有分泌激素的肿瘤以外,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搭配失衡都可能提早启动第二性征的发育。

  在蔡德培的门诊中,还有一些孩子因肥胖问题来“顺便”看性早熟门诊。

  实际上,体重的确是性发育关系最大的因素。一位儿科内分泌专业的医生告诉记者,“上海和无锡地区的儿童内分泌门诊量近十年来持续增加。其中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富营养问题造成的肥胖,二是儿童发育提前造成的性早熟问题增多。”

  性早熟和肥胖是两个不能分开的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丁宗一对此分析说,“洋快餐之类的垃圾食品可能造成性早熟,未必是因为其中添加了激素,而是因为它有增肥的作用,而肥胖是造成性早熟的重要原因。”

  丁宗一提供的数据是,儿童不论年龄多大,只要体重达到35到45公斤,就达到“性成熟启动的阈值”。

  环境激素物质干扰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开始注意到环境内分泌干扰因素的存在和不良影响。学界将这类起恶性干扰作用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由人类的各类生产、生活环节制造,并流入生态系统中,以外源性干扰物的形式,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肿瘤、免疫力降低,以及各种生理异常,如儿童性发育异常。

  2008年,蔡德培教授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致儿童性发育异常的机理及其中药治疗研究》。该研究首次对正常儿童及性早熟患儿血清中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含量进行了监测,并与患儿生殖器官病变程度进行类比。

  经过对较大样本的性早熟女孩和正常女孩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已较普遍地受到环境激素的污染,并且性早熟患儿受环境激素污染的程度还要严重得多。

  在已经被确认为约1000种环境激素的物质中,由工业洗涤剂、农药产业等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居多,且化学农药物质就达44种。环境激素在城市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