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问政呼唤“游戏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00:26  红网

  南京市近日开通了龙虎网民声平台(ms.longhoo.net)。该平台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专门建设的网络渠道。(8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网络问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总书记、总理与网民先后交流,体现了中央领导人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视,也带动了各级政府和官员的网络问政之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为此,全国不少部委和厅局已设“网络发言人”。

  实践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回看以往,从孙志刚事件到“周老虎”丑闻水落石出,从“躲猫猫”事件相关责任人被查处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苏丹红的原形毕露到三鹿奶粉企业的垮台倒闭,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监督的巨大能量和威力。然而,要巩固和扩大网络问政的成果,使之真正进行到底,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必须按“游戏规则”办事,在具体运作时,还须努力防止和克服四种倾向。

  一是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网络问政是一种与网民沟通的自由、便捷的好形式,意在“倾听民众呼声、表达百姓心声、传播监督回声”,那么,群众、网民有问题即可登录发帖,畅所欲言,咨询、投诉、建言均可。这里的关键是高度重视,真诚对待,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或建议进行分类,并及时分到相关部门,力求件件有答复、句句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否则,网络问政一旦变成摆设,“逗你玩儿”,便是地地道道的形式主义。这样的“问政”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割裂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失信于民。

  二是防止打击报复的倾向。网民反映的问题常常受制于思想水准、认知能力和“知情权”,加之受地区、部门和个人利益的驱使,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或片面性,甚至咄咄逼人,语气非常尖锐。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或当事者,应该宽宏大度,坦然以对,严格区分情况,采取妥善应对方式,切莫意气用事,动辄追究反映(揭露)问题者的责任(遗憾的是,此类情况已不时出现)。因为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很容易堵塞言路。当然,对极少数别有用心、混淆视听的造谣中伤者,那又当别论。即便如此,也应依法审慎处理,力避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防止作风漂浮的倾向。网络问政固然比较便捷,但决不是唯一的重要渠道。例如,信访渠道就是另一座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和网民沟通的好桥梁。如果片面夸大网络平台的作用,就很容易导致领导干部脱离基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且不说网络问政仅限于部分网民,渠道比较狭窄,对广大平头百姓而言还是件稀罕事,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反映情况,也存在不具体、不深刻等缺憾。事实上,领导深入基层,与民众“面对面”,倒能更多地、更真实地了解群众的呼声和利益诉求,更有利进行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因此,领导问政不能仅仅满足于网络,而必须进一步扩大问政的范围,只有防止和克服作风漂浮的倾向,实现网络问政与深入实际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四是防止急功近利的倾向。网络问政既然是一条解决基层问题、满足群众诉求的有力的补充渠道,有一定的效能,那就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完善机制、落实措施,建立规则,坚持在依法行政、承担道德责任的双重轨道上运行,从而确保网络问政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决不能浅尝则止,急功近利,以至产生短期行为。

  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的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的利益维护得好不好、群众的需求满足得好不好,不只是一个执政能力的问题,也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个政治原则问题。在网络问政的大舞台上,各级党委政府和当事人,应该而且必须有一种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出色表演,这样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百姓。

稿源:红网 作者:沈仰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