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高额学费上国际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14:48  新民晚报

  522分,这是北京孩子杨寓晨的中考成绩,这个成绩足以让不少人羡慕:在海淀区,这个成绩可以考上八一中学或十一学校;在西城区,这个成绩能上十三中;在东城区,也有机会进入景山学校了。可是杨寓晨的选择却是国际高中,这让不少家长和老师很不理解。

  目前,我国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经超过了百所。按照我国的政策,国际学校高中以下年级原则上只能招收外国国籍的孩子。但是仍有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甚至有人不惜把孩子改为非洲国籍或先移居香港地区。如此费钱费力,这些家长为什么要作这样的选择呢?

  不再做考试机器,“考上八中我们也不上”

  杨寓晨的中考成绩确实不错。班主任老师曾经说:“班里就杨寓晨一个能考上高中。”

  但其实,在中考之前杨寓晨几乎已经放弃学习了。

  杨寓晨是个很随性的女孩,她喜欢看书,看各种书,“有一段时间,西单图书大厦的书我买了整整两个书架。”她还特别喜欢给同学讲自己看过的小说。每天中午吃完饭,杨寓晨的身边总会聚集着很多同学:“我给他们讲了好几本小说了,一学期就能讲好几本。最强的是我把七部‘哈利·波特’都给他们讲过了。”

  爱看小说的杨寓晨也爱写小说。什么都写,“特别爱挑战自己,专找自己不熟悉不会的东西写。”就是这么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考试时的作文分数总是很低。

  “老师总让我们按照套路来写作文,要分三段,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都有套路。”杨寓晨说,“我特别不喜欢这样。作文就是写个性化的东西,这样写的话个性化的东西就没了。”

  很个性的作文都有套路,其他那些有“标准答案”的科目就更不用说了。杨寓晨说,上课除了灌输知识就是训练答题技巧,然后再用这些技巧去应付考试。

  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占用了杨寓晨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3岁就开始学习的画画,为了没完没了的题海放弃了,一直在练习的书法也搁置了。更重要的是,杨寓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她不明白每天花费这么多的时间意义在哪里。

  整整一个学期,杨寓晨“上课不听讲,写小说”。小说也懒得写了之后,就是睡觉,有时甚至考试时都睡觉。

  杨寓晨的妈妈着急了。她要给女儿找出路。经多方比较,最终,杨寓晨的妈妈觉得国际高中应该更适合女儿,“至少这里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只为了考试。”

  得知自己即将告别这种恐怖的学习生活后,杨寓晨决定好好复习中考,就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没想到,中考的成绩相当不错。不过杨寓晨和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继续上普通高中的念头:“如果还是继续这种强压式的学习,就是考上了八中我们也不上。”

  逃离的路费很昂贵, 这样做到底值不值

  与那些还在应试教育中苦苦挣扎的孩子相比,杨寓晨似乎即将进入“世外桃源”。但这个“世外桃源”的入门费用可是不低,按照目前市场上的普遍价格,国际初中的费用是每年四五万元,国际高中的价格要更贵,每年大约6万~10万元。而且,从国际中学毕业后,只有出国读大学一条路,再回到中国教育体制内参加高考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

  跟真正的出国留学相比,进入国际学校的费用还相对较低,但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一年近10万元的费用还是很高。

  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早早离开国内的基础教育,这个逃离是不是太贵了?姜涛的回答应该很有代表性。“真正让我决定让儿子逃离应试教育的还不仅仅是怕压力、怕累。”在国外住了13年后回国的姜涛说。

  “中国和外国的教育真正看出差别的是在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姜涛说,国外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在玩儿,在“不全面地发展”着,但是进入大学后,经过一年时间的思考,很多人在大二锁定了一个自己梦想的专业。然后这些孩子就会突飞猛进地发展,短短的几年内就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达到很高的水平。

  “同样是大学,国内的学生刚上大一时,懵懵懂懂比较安静,但是到了大二就开始玩儿了,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真正把心思放在某个领域上。”姜涛说,这就是不同,人家开始学了,我们却开始玩儿了。“我们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就是以进入大学为目标的,孩子们进入大学的门后,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如果说杨寓晨的妈妈和姜涛正带着孩子奔跑在逃离应试教育的路上,那么周志兴先生应该算带着儿子逃离成功了。

  周志兴和爱人都是做文字工作的,他的爱人曾经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小说《女大学生宿舍》。“儿子从一年级开始上的就是国际学校”,周志兴说。

  他有3个孩子,周先生对孩子的教育曾经非常困惑,他不知道应该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受教育方式、怎么才能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有好的品质。为此,当小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直接把孩子送入了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有很多方面周先生都很认同:“孩子不用上课手背后面了”、“孩子班里一共十几个人,上课围成一个圈坐”、“孩子可以随便提问”、“可以走来走去,甚至可以坐在讲台上”。

  最让周先生动心的是:“跟其他孩子比,儿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中国青年报 (樊未晨 崔力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