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07:20  中国青年报

  10年间,武警某师守南粤、战中原、奔高原、戍边陲,整建制跨越12省区市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人们不禁要问:频繁机动的部队、高度分散的人员、异常艰苦的条件,他们如何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靠什么激发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热情?

  车厢里的移动课堂

  这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变化。

  2008年3月某日,一纸突如其来的命令,把这个师的任务由沿海执勤变为高原维稳。

  面对建师历史上首次出征高原任务,部队来不及动员就开始向预定地域机动。

  当时,师政治部主任赵书毅口述了一个教育提纲,每个车厢打开一部对讲机,由各团通信车进行通播,边开进边组织教育动员。

  各车厢适时开展讲故事、唱革命歌曲等活动,缓解官兵的紧张和疲惫。

  部队临近任务区,又结合任务区有少数民族的实际,用对讲机或扩声器,向官兵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当地一些民族禁忌。

  “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就抓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方法手段管用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10年来,由于任务转换频繁,部队流动快,教育没有大块时间,也没有固定场地,人员更是难以集中,这个师着眼多样化军事任务特点,坚持教育跟着任务走,课堂紧贴任务设。在海关执勤,走私分子腐蚀拉拢的手段隐蔽多样,他们突出抓好拒腐防变主题教育不放松,官兵们每次上勤前高呼口号:“诱惑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失足就在瞬间,教训就在身边!”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在民族地区执勤,他们积极开展以“学民族风俗习惯、学民族宗教法规政策、学说民族语言,唱响主旋律”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一唱”活动,让官兵争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

  “没有大块时间,三五分钟不嫌短;没有固定场所,车厢、帐篷不嫌小;不成建制,三五个人不嫌少。”他们打破传统的集中教育模式,把大项教育分成若干小课题,组织教育骨干进车厢、上哨位、入帐篷,一课多讲。执行任务间隙,他们依据教育内容设置小话题,组织官兵进行小讨论、小辨析。

  有兵的地方就有党支部

  2009年11月10日,由于编制调整,正在西北边陲执行任务的某团二连成建制抽组至兄弟单位,29名当年退伍战士则要返回中原驻地办理手续。

  从执勤点到中原驻地长达4000余公里,途中需要多次转车,其间这些退伍战士的管理、食宿、安全最让人担心,但连队实在抽不出干部护送他们。

  此时,退伍战士中的6名党员站了出来:“没有干部有党员,我们可以像执行任务一样组成一个临时党支部,迎接这个特殊的考验。”

  火车开动后,临时党支部书记彭照超组织“一班人”研究成立行政管理组、文化活动组和列车联防治安组。他们还把退伍战士分成3个班,每个班安排两名党员负责全班的食宿、值班和文化活动。

  4天3夜后,这个临时党支部带领29名退伍战士安全抵达终点站。

  回到驻地,彭照超再次召开支委会,研究帮助退伍战士办理手续、发放退伍费用、购买返乡车票、送站等事宜。

  直至送走最后一名退伍战士,这个临时党支部才停止运转。留守的该团副政委王道灿感慨地说:“这真是个让党委放心的战斗堡垒。”

  而它仅仅是这个师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众多“流动堡垒”的一个缩影。

  10年来,无论是沿海执勤,还是高原维稳,这个师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时,常常要打乱建制,分散作战,一个执勤驻地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甚至几个人,人员高度分散,领导力量薄弱。

  兵撒千里,靠什么凝聚力量、完成任务?

  该师的做法是:靠党支部抓建设、促中心。

  在沿海执勤期间,他们合理调整党员、干部分布,确保每个驻点至少有2名干部、3名以上党员,以便有条件组建临时党支部。

  前方的爸爸请放心

  “等爸爸回来,我要送爸爸一个大纸箱,我就藏在纸箱里,当爸爸打开纸箱时,我就一下子搂住他的脖子,给他一个甜甜的吻。”

  离开驻地赴高原执勤已近一年,突然从屏幕上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某营营长潘万青流泪了。

  把官兵亲人的生活场景,拍成亲情光盘送到一线执勤官兵手中,把一线执勤官兵战备执勤的情景制成光盘送到其家人手中,只是该师以人为本、关爱官兵的实际举措之一。

  10年来,该师长期远离营区执行任务,长期连续作战,官兵实际困难不断增多。有的官兵亲人有病无法请假照顾;有的长期见不着孩子,等见了面,孩子已认不出爸爸。

  某团团长韩玉石任职近两年,仅在营区开过两天半的会,至今也没回过营区。其家属工作之余,长期一个人照顾老人,又照看儿子,忙里忙外。儿子给韩玉石打电话埋怨说:“爸爸,你也不回来帮一把,妈妈累得都长胡子了。”

  “一线官兵们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我们也有责任让他们兵行千里无后忧。”

  四川籍战士陈关洪不会忘记。母亲在汶川地震中被砸伤,经医院确诊为骨盆心下粉碎性骨折,急需做手术。母亲却担心一旦手术不成功,再也见不到儿子,不愿配合手术。

  当时陈关洪正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无法请假陪母亲做手术。关键时刻,指导员董恒波多方联系、协调,在执勤目标单位和医院支持下,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让陈关洪与母亲“见了面”,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某连文书郑祖宇不会忘记。2008年初,部队刚刚进驻雪域高原执行维稳任务,任务繁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像郑祖宇一样有考学想法的战士都不好意思说。后来,宣传股长于祥在连队搞问卷调查,郑祖宇才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团政委朱凤臣听了汇报后,一天之内打了36个电话,终于在当地新华书店借到了1500册高中基础知识教材和辅导资料。这一年,全团有12名战士圆了军校梦。

  军嫂李纪锋不会忘记。2009年1月20日,正在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李纪锋突然感到腹部疼如刀绞。此时,丈夫胡天亮远在高原执行任务,4岁的女儿吓得哇哇直哭。留守处的团副政委袁玉才得知情况后,立刻通知团里的“家政服务队”,用救护车将李纪锋送到了医院。平时,“家政服务队”帮助军嫂们搬运煤气、接送学龄儿童、出诊看病,许多丈夫长期在外执行任务的军嫂都像李纪锋一样心里暖洋洋的。

  组织的关心,给全师官兵注入了一股强大动力,因此,每逢关键时刻,官兵们总能舍小家顾大家,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