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只是缘分问题,无法强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15:14  新民晚报

  徐瑞娥 (杂志编辑)

  闲时喜欢看报纸副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母亲,老师可能是被歌颂得最多的人。歌颂老师的文章通常有两种:一种讴歌老师学问博大精深,这类老师通常是大师级人物,比如季羡林、钱伟长这个级别的。不过有幸当他们学生的人毕竟很少,所以这类文章不常见。另一种是歌颂师德的,笔下的老师往往像《烛光里的妈妈》。由于大家都有妈妈,所以这类文章在教师节前夕每每铺天盖地。

  最近,某媒体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人毕业后与老师没有联系,常和老师联系的不到两成;多数人通过电话或短信问候老师。

  我相信这些接受调查者中,大多数可能毕业不足五年,否则有关数据更不容乐观。我的同学群里,几乎没有人还与以前的老师保持联系了。其实念完书,渐渐与老师没有了联系,再正常不过了。我不知道欧美国家,年轻人走上社会十年以后,是否还和老师有交往?

  就我而言,脑海里还有印象的老师屈指可数,其中语文老师最多。我的第一任语文老师姓金,她曾将我一篇“看图说话”推荐给《上海少年报》,虽然最终没有采用,不过从此让我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之后,初中、高中有两位语文老师都很欣赏我的作文,于是我这辈子靠文字吃饭,在学生时期就几乎定下了基调。

  不过即便这三位决定了我职业方向的老师,也没有一个让我曾经泪流满面。他们只是按“规定动作”完成对我们的教育,并不曾半夜到寝室里偷偷帮我们掖被角,也不曾给哪个同学下过一碗卧着两个鸡蛋的面条……我自己当过撰稿人之后,明白那只是艺术表现手法,大多不是真事。这类比咱妈还亲的老师肯定有,不过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会遇到的。

  为什么许多古人会一辈子和老师难舍难分?原因复杂,官场上恩师与门生的关系,往往会形成利益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间许多行业中,师生关系同时也是老板与雇员关系,常常可以相伴一生。时至今日,现代师生之间已没有了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然不容易长期保持联系。

  其实三百六十行都是平等的,作为职业,老师并不比工人、农民高档。像其他职业一样,老师中平凡而又称职的占了大多数,佼佼者和不合格者是少数。毕业之后,师生之间是否还有联系?这只是个缘分问题,无法强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