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06:43  解放日报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 张汨汨陈光明 白瑞雪

  作为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岗位在采场,15年不变。采选、煅烧、提纯、轧制,矿石成为精钢,要经过上千道工序。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播撒大爱的使者,郭明义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锻造之路?

  军旅生涯锻造坚韧

  1977年1月,郭明义穿上崭新的军装。然而,郭明义没有想到的是,当与他一起分配到汽车连的战友们开始学习驾驶技术时,他却被安排到了炊事班。短暂的沮丧之后,郭明义很快想明白了:部队里总得有人做饭,要不,怎能有力气打仗、握方向盘呢?

  炊事兵的黎明,从半夜就开始了。玉米碴粥最难熬,郭明义总是凌晨摸着黑起床,花上好几个小时,把粥做得又香又粘。粥熬好了,又冒着严寒,去小河边凿冰挑水。顾不上歇息又接着烧水……

  第二年春天,郭明义正式学习开车。白天训练结束,当战友们轻鼾起伏的时候,他还在脑袋里“过电影”,用手指头在肚皮上勾画汽车油路图、电路图、曲轴图,坐在椅子上模拟驾驶室开车……几个月后的学兵比武,他获得全师历史上第一个理论考核、驾驶操作双料冠军。

  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郭明义总是运输线上最忙的人。哪里有车坏了,哪里就能看到他帮忙维修的身影。在郭明义看来,帮助他人同样是自己的责任。

  与鞍钢同成长

  1982年,郭明义从部队复员,成为鞍钢齐大山铁矿的一名工人。

  始建于1916年的鞍钢,前身是日伪时期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日本人离开鞍钢时留下一句话:“30年后,你们要在这里种高粱!”但,郭明义的父辈们却在这片侵略者留下的废墟上,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钢铁生产基地。

  不甘落后的自豪感,就这样一代代熔铸在鞍钢人的血脉中。矿山的儿子郭明义开着载重20吨的大型运矿车,继续着一贯的优秀,第二年就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最高纪录。

  1996年,齐矿决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干部,主管采场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管护工作。领导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郭明义。从此,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挥汗如雨,内心却无比舒坦。郭明义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拧在鞍钢这台“大机器”上。

  把爱心传播四方

  郭明义的父亲郭洪俊是矿里有名的先进典型、辽宁省劳动模范,曾因勇救落井青年而作为英雄集体代表到北京作过事迹报告。母亲会一手推拿功夫,经常无偿为矿区百姓治病疗伤。

  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孕育了郭明义的善良温厚。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做好事。他不傻,更不是为了什么目的去帮助别人。”齐大山矿设备检修协力中心职员高微说。

  2008年,高微成为郭明义发起的“爱心联队”最早的12名队员之一。短短两年,“爱心联队”发展到2800多人,捐款近40万元,资助了1000多名“希望工程”特困生。这些追随郭明义的人群中,有他经常去给特困生汇款的齐大山镇邮局职工,有他经常去复印特困生资料的复印社打工女孩,还有更多在口耳相传中听说郭明义故事的人。

  2007年3月的一次无偿献血中,原定50人参加献血活动,没想到一下子来了100多人。人们都说:“我就是冲着老郭来的!”

  郭明义说,还有几年我就退休了,现在要抓紧时间把工作干得更好,把做好事的团队进一步发展壮大。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据新华社辽宁鞍山9月19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