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识型家长挑战老师权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08:02  东方网-文汇报

  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的孙永清老师近来总在想一件事,怎么把班主任培训教案里新增加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改得更好。经常有青年教师向他“诉苦”:自己对学生一片好心,却不时被一些家长误解和指责;有些家长还会搬出“教育新理念”给他们“上课”,老师的权威似乎正受到挑战。

  家长学历越高,对教育意见越大

  张颖是本市一所小学的青年教师,今年教龄正好满10年。她说,刚做老师那会儿虽然稚嫩,但“很有感觉”——自己说的话对学生和家长如同“圣旨”;现在“有点资格”了,却反而感觉做老师越来越难。

  张颖教过的一个学生,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都差,上课开小差,作业也经常不交。她几次与家长联系,但收效甚微。张颖忍不住就管起“闲事”来,要这个学生每天放学到办公室做完功课再回家。没过两天,孩子妈妈就上门理论来了。他们夫妇俩都是“海归”,认定放学后是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老师无权干涉。张颖没想到自己一片好意却遭如此抢白,一时郁闷无语。

  “以前最怕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现在却怕有的家长钻牛角尖,跟我们探讨教育理念。”老师们这么抱怨,有人还总结出一条“规律”:家长学历越高,对教育的意见越大、想法越多。上海市教科院最新出炉的《2009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证实了老师们的感觉:随着家长学历的提升,他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在降低,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最低。

  教子自有主张,不再“盲从”老师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郁琴芳老师在调研时发现,现在家长们的学历和能力普遍提高,在孩子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张,既不愿照搬父辈的经验,也不再“盲从”老师,而有点“本本主义”:从孩子出生时如何喂养到上学后如何教育,碰到问题他们喜欢找书来看,看专家们有何说法,也爱到网上听听其他爸爸妈妈的说法。对学校和老师的想法、做法,他们并不“照单全收”,如果与自己的教育主张不符,就会提意见。有的家长推崇西方教育观念,在家里讲究与孩子平等相处,对学校教育中一些偏重“管教”的传统做法不以为然。

  “这样的家校新矛盾,实质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学校无法满足。”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曹子芳认为,现在老师们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一大原因就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家长关心的,不只是这个老师好不好,而更关心这个老师对我的孩子好不好;他们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还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是否幸福。”从学校方面讲,资深教师要适应家长们合理的新要求,和一些合理的新教育理念和做法;而青年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经验和技巧,需要“补课”。

  曹子芳说,其实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父母对孩子容易偏袒、娇惯,即使感觉老师的做法有问题,也应该先换位思考,想一想老师那样做、那样说是什么原因,不能总护着孩子。老师则要在平常与家长加强沟通,不要学生有了明显问题才联络,宜“预防在先”;同时要相信家长一般都是通情达理的,不要一听对方提意见就反感抵触。

  知识型家长多了,对教育是好事

  家庭教育咨询专家、家教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身为家长也曾找过老师的“茬”:她鼓励女儿拒做学校布置的机械的抄写作业,甚至自己动手替孩子写作业。尹建莉说,这是以“理性”对抗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错误”,是以不得已的方式帮孩子争取更多自由时间,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多年来我们习惯不批评老师,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老师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但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进入门槛不很高,做了教师的人,并未经过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筛选和素质认证,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并无明显优势。因此,老师‘犯错’是很正常的事,家长提不同意见也是很正常的。”尹建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为“要不要向老师提意见”而犹豫不决的家长:“其实大部分老师愿意接受家长意见,老师自身也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

  “知识型家长多了,对教育来说是好事。”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张邦浩认为,这些家长对学校的改革举措更容易理解和支持,家长参与也能有效监督学校。学校和老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对待家长“挑刺”,应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善于主动“纠错”,而不是因循守旧。

  张邦浩同时提醒道,家长有权提意见,但方式有讲究。家长要尊重学校和老师,即便有理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这不仅是一个个人修养问题,更事关尊师重教的社会公德。

  本报记者王柏玲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