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功利化”只是大学问题的表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09:15  国际在线

  “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在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9月20日《人民日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高校校长、教师批评大学弊病,似乎越来越“流行”,这当然是好事,“人贵有自知之明”,高校的局中人只要心中明了问题所在,即使种种弊病不能即时得到缓解,至少也还有康复的希望。不过,批评也要找准靶子、说清症状才行,否则无异于一个病人稀里糊涂地喊疼,对于医生的救治非但无益,没准还有误导的害处。

  比如这一次复旦大学校长批评师生功利化,教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学生“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杨校长还认为学生无德性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祸害。诸如此类的狠话初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细品其实无关宏旨。

  哪个年代都会有这样的功利心态,都会有吃请之风,只是人的本能总是倾向于憎恨当前的不足,怀恋过往的美好。就如张艺谋感慨当前清纯的女孩越来越少,硬生生编造出一个“纯爱”的故事去标榜过往。那个年代的爱情真的无关性爱、无关金钱门第,女主角真的都清纯无比吗?那只不过是满脸皱纹的张导自己一厢情愿的哀悼初恋罢了。

  杨校长此刻对师生功利心的批判,就有点类似于张艺谋感慨如今女孩清纯的缺失。他们批评的对象固然存在,只不过这对象未必更加“世风日下”,而是历来如此。放大对这些现象的批判,会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谁都知道,高校的最大问题绝非师生的功利化心态,或者说功利化心态只是最浅表的问题。

  把问题归责于心态、德性,这也可算是一种传统。但是,道德是要以公平和正义为支撑的,公平与正义能得到保证,道德的力量就会异常强大;相反,公平正义一旦被破坏,道德只会沦为遮羞布。但吊诡的是,往往越是公平和正义被破坏的时候,道德就越被谈得多。譬如现在的某些高校,资源分配以及内部运行的公平和正义缺失,师生的道德自然难彰,但是感叹世风日下的话语多,推进制度改革的行动少。

  当然,这并非说体制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先寻求道德的改良。只是道德改良对倡导者的个人要求太高。就以杨校长来说,只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得到认可的:杨校长自身就是对国家社会有着强烈责任感,有着超越知识的德性,在校园里有着无可质疑的道德楷模地位,并且在校长的位置上竭尽所能地保证校园的纯粹。否则,再怎么慷慨激昂,也难以服人。(王敏慎)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