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选干部争相报名”的意义在哪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13:29  国际在线

  上海自开展公开选拔300多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公开招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工作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市公选办和各选拔职位所在单位的电话不断,咨询有关选拔职位的资格条件和相关情况等,许多人争相报名,积极参与“竞争上岗”。这是各路媒体近日的一则报道。

  诚然,从报道的“舆论导向”看,对“公选干部争相报名”似乎持赞赏的口吻。这没有错。因为,从积极的方面看,我理解至少体现以下两点:

  首先是,越来越多人们相信“组织”。这回的“300职位”,是上海首次集中开展局、处级领导职位和市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的公开选拔和公开招聘。虽说是“首次”,但这只是指人数和范围。至于“公开竞争”的做法,却是由来已久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的类似“公开竞争”,往往是报名人“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那儿的“公开竞争”,只是“做做样子”,“谁坐什么位子人员早就内定好了”。而事实上也并不完全是这样。大多数地方和单位的“公开竞争”,其实是“真心诚意”。那么为什么会有人“不相信”?归根到底还是缺少“时间过程”。毕竟,在我们国家,领导干部公开竞争制度的全面推出还刚刚起步几年,公众有一个习惯的过程。现在上海能够拿出“300职位”来公开竞争,说明是“适时的”,报名者众,参与者多,自然是“相信组织”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事。

  其次是,人才流动和岗位选择的余地大了,或者说是我们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完善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单位的“不放人”,即“调离难”困扰着人才的流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出于某种原因,其中不乏有“故意刁难”,致使一些人才“想走也走不了”。从全局上讲,这样的“人员不能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而如今,个人“寻求”新发展,很多单位不需要经过“本单位批准”了,你有本事就“另有高就”吧。这就出现了一旦有公开竞争的机会,大家都争相报名的现象。比如像这回的公开竞争,本月13日《公告》发布以来,社会各界普遍表示这种选拔方式有助于广纳贤才,促进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据悉,金融、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职位报名人数比较集中,有些职位报名人数已超百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咨询人数也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选干部争相报名”也是好事。

  但是上述的两点肯定之后,能不能再从另一面看看“公选干部争相报名”现象?我认为不妨试试。

  为什么想当领导的人数还是“居高不下”?人各有志,想当官并不一定是坏事。但倘若这个社会“唯有当官好”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公选干部争相报名”,还不能让我们“高兴得太早”。我们在加大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还要从更深层次上进行改革,真正形成让一个人的更快、更好、更强发展,并不是只有当官才是“唯一途径”的局面。(三张)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