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功也可能是件可怕的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1日14: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世相深看

  SHIXIANGSHENKANS

  □周 云

  成功,时下几乎成了一种全民信仰。前不久发生的唐骏假文凭风波中,有很多人站出来为唐骏辩护,他们的理由是:唐骏成功了。对于成功,我本来是没有什么恶感的。比如我经常怀念像老母鸡呵护小鸡一样呵护我们的初中班主任,至今,我们很多同学都还很感念他。这种感念,在我看来,证明他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现在流行意义上的成功并不包含这样的意思。现代人心仪的成功,并不一定指某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而是指个人能够占有和支配多少社会资源,资源越多,就越成功。其社会贡献,倒是在其次。按照这个逻辑,希特勒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成功人士。

  尽管这样的结论令人不寒而栗。但这并不影响成功、成功学、成功人士风行社会。大学并非化外之境,大学生热衷成功学,过度崇拜成功人士,也就不稀奇。近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对大学生热衷成功秘诀,教育功利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现在许多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这些“不惜投机、只求成功的学生,将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当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让人放心”。因此他呼吁加强对大学生德性的培养,“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从现象上来看,杨玉良校长所言非虚。笔者从考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在大学校园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耳闻目睹了大学生个体利益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渐淡漠的过程。这一变化在最初或许有积极意义,毕竟,先前那个时代,要求个人绝对服从于集体,也是极不正常的。但一旦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罔顾社会道德、价值、责任,一味追求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成功,那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问题出在哪里了?我想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只问成绩,不问德性成功学。而大学,也弥漫着功利化的氛围。眼下在大学当中受到尊崇的人,不一定是专注于教学科研的教师,而是那些能为大学带来资源的人(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的教育科研出色)。那些勤勉却又普通的教师,则未必受到重视。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的熏染下,思想功利化,其实也很正常。

  更为严重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资源分配的机制出了问题。成功人士赢者通吃,那些社会中下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他们诚实劳动所得却很难令他们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扭曲的分配机制必然会导致扭曲的价值观,于是安贫乐道成为一种神话,人们把平凡视为平庸而不能忍受,全民追求成功,不择手段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对社会责任则直接无视。

  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社会进步需要一些大学生对他们片面的成功观念进行修正,形成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平衡的价值观。这首先需要学校进行德性教育。但我想更重要的,是改善大学生身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人就是环境的产物。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