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城市地带 经济开发区:向西突围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2:33  兰州晨报

  

城市地带
兰州经济开发区以安宁为大本营拟定西进向周边县区辐射。

  “新区北拓秦王川、高新区东扩榆中盆地、经济开发区西进增容,形成以兰州新区为龙头、高新区和经济区为支撑的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8月3日,兰州市提出了利用5至10年时间“再造兰州”的宏伟战略。

  作为“西进”的一方诸侯,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完成“西征”的使命?是跳出与安宁区“区区合一”的捆绑轻装上阵,还是就地升级向周边进行辐射带动?在秦王川已吹响北进号角之时,在高新开发区东扩脚步启动之际,经济开发区还在犹豫什么?

  “往哪里扩?目前的选择地主要是皋兰的中心乡,西固的河口地区,永登的苦水镇一带,还有就是红古区。”

  “为什么要西进?西进的方向在哪里?西进的内容是什么?”

  前不久,兰州市副市长姚国庆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进增容”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扩区,扩区后可以享受到哪些有利于发展的财政贴息和资金扶持政策;其次要明确扩区的方向,而明显的一点是安宁区现在已没地方了,只能向周边县区扩展;同时要明确扩区的内容,先要了解自身土地资源及地质条件,明确能用多少土地,了解国家对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能批多少,扩区后的产业定位、管理体制等都需要系统考虑。

  “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在安宁区已没有空间和土地去拓展了,只能向西扩展。市、区两级政府就经济开发区的西扩问题先后召开了多次论证会,邀请了省内科研院所和高校教授、专家、政界以及企业界人士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核心问题不外乎两个:一是往哪里扩,二是怎么扩,也就是扩区的内容是什么!”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石宝珊说,“往哪里扩?目前的选择地主要是皋兰的中心乡,西固的河口地区,永登的苦水地区,还有就是红古区。皋兰中心乡的主要定位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分园,西固河口地区主要是依托铁路货运站,大力发展出口保税区、进出口贸易加工区等,而红古区的产业定位还在进一步商讨中。”

  在采访中,无论是皋兰县还是西固区,这些即将与经济开发区“对接”的区域,都一致认为经济开发区西进是各区、县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而且对应的区域都在县区规划部门眼中已成为“物流园”、“产业园”等。

  但在“西进”的目标、方向和内容似乎都已明朗的情况下,另一个矛盾出现了——西进的主角应该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不应该是安宁区,安宁区和西固区、皋兰县是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安宁区没有理由占用其它县区的土地。采访中,西固区、皋兰县的有关负责人都表达出了这样的意见。

  “由‘区区合一’转变为‘市区合一 ’,增容扩区后,涉及到多个区县的行政管理问题,显然是安宁区所不能协调完成的。”

  据了解,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兰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一个开放城市可以设立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示精神,于1993年3月成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成立后,2003年6月,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经济区、安宁区实施“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授予两区市一级管理权限,并由安宁区负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和建设。

  “当时经济开发区设立在安宁,而安宁区已没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而且经济开发区把安宁的土地划走了,安宁区就没有发展的余地了。为了既抓住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能得到的各项优惠政策,又能化解经济开发区与安宁区争夺土地的矛盾,兰州市采取了‘区区合一’的办法,事实证明这一办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优势互补’作用。”一业内人士分析说。

  “我们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跑相关手续,近半年时间,按照政策要求,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手续基本办好了,但到省上审批的时候,相关部门却又不批,理由是我们2亿多的投资额比较大,而安宁区作为一个县级单位,无权审批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市上、省上的相关审批部门并不认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的材料,所以,2007年下半年,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跑审批,到了2008年,才办完了所有的手续。”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负责人认为,企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感受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待遇。

  “‘区区合一’后,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在管理上却没有特权,级别也不是相应的‘副地级’,依然是县级单位。一个开发区的建设营运,要求的就是高速度,而‘区区合一’的机制下,想快却快不起来,经济区所用的政策措施基本还是安宁区的那一套,这怎么行?所以,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在提出经济区西进扩区之初,省上、市上就应把创新调整管理体制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头号大事。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说到底,就是牵扯到了管辖范围、职权部门的利益分割问题,这中间的东西很复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说。

  “在再造兰州的大背景下,‘区区合一’的管理体制显然已不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了,客观上需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问题。”原甘肃省经济研究院院长、知名经济学家魏立桥这样建议,“由‘区区合一’转变为‘市区合一 ’——增容扩区后,涉及到多个区县的行政管理问题,显然是安宁区所不能协调完成的,需要市级行政级别的管理体制来协调管理。”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容扩区,在地域空间上的扩展,可以充分利用安宁区内已有园区对周边皋兰中心乡等区域的经济带动作用,怎样有利于经济区的发展就怎样做,我认为这是一条标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可以考虑把经济区从安宁区剥离出来,或者考虑通过加强安宁区在经济区事务上的权限等方式来调整解决这一问题。”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容扩区,不仅是地域空间的扩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内涵增容和集群扩区……”

  西进的目标确定了,西进前的管理机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理顺,其后要有细致的西进内容。任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和项目,究竟西进过程中我们需要怎样的项目,需要怎样的引导和培植相关产业,才能让今后的经济开发区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增容扩区,不仅是地域空间的扩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内涵增容和集群扩区。内涵增容旨在提升园区企业的科技含量、研发水平、资金实力等,提高园区内单位面积的生产值;而集群扩区,一方面是引进的新企业要和园区内现有的企业在产业链上高度关联,通过在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进而形成产业链集群;而另一方面就是要着力引进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这一平台的引进,将解决诸多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技术瓶颈,即达到引进一个企业,激活一批企业的效果。”范鹏对园区的招商建设提出如是建议。

  “经济区增容扩区后,新老区之间空间和地理范围上的阻隔,不应成为制约新区发展的瓶颈。要迅速建立起新扩展区域跟老区的城市快速通道,从而将新区的生产力要素和优质资源根植于老区,使得新区快速融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魏立桥说。

  “去年,环保部门下文,将安宁高新产业园区一带定为二级水源地,而这就意味着这里将不适宜建损耗与污染较大的工厂,这使得之前引进的部分企业根本过不了环评关。市上有关领导透露说,10年后,你搞不好还得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界人士说。范鹏就此认为:“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着眼长远,宁可慢发展也不能牺牲环境,这块肉要下决心割掉。当然,已引进的企业,后来因为环评不达标,政府需要妥善解决其后顾之忧。”而前面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界人士也同样有自己的考虑:“搬迁也并不是不可以,这一区域的发展,在10年后地价升值,如果能够抵消搬迁的成本,我也愿意搬。”

  打造“大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秦王川新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不免又让人想到《三国演义》中三方之间的明争暗斗。而三个区在建设发展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的问题,三区如何协调发展,有识之士难免会产生隐忧。

  “三个区的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定位,不能各干各的。三个区域的三足鼎立应该是建立在互补基础上的鼎立,三个区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范鹏指出:“三个区应错位发展,防止趋同化,经济区和高新产业布局已经成型,秦王川新区的产业布局在一开始就应避免跟经济区和高新区形成冲突,应站在更高的高度,着眼整个兰州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引进新兴战略型产业,不能停留在只投资建厂的层面上,还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个区不能你搞一个化工厂,我也搞一个化工厂,须根据产业链条、层次关系、细分市场等差异化发展。差异化分绝对差异化和相对差异化。绝对差异就是你有我无,而相对差异化就可以是你弱我强、你散我聚。高新区的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研发新兴产业为主,而经济技术开发区则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成熟产业为主,秦王川新区可以借鉴经济区和高新区的经验,在产业布局上错位发展。”魏立桥如此分析。

  而就如何避免三个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问题,魏立桥认为:“关键在于三区之间,主要是三个区域的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要有充分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对称。政府目前要打破信息封闭,对三个区域的招商要统一协调,理性引导,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和园区的双向选择。”

  ■本报记者 石玉龙 范海瑞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