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群贤毕集泉城论“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3:54  舜网-济南时报

  

群贤毕集泉城论“道”
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会上发言 黄中明 摄

  如今的中国,就像一列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社会存在、相互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也遇到一系列新的挑战,随之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问题。

  道德建设的“软实力”怎样变成文明社会发展实践的“硬道理”?道德建设还有哪些障碍需要破除?道德的体制、机制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昨天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分组讨论中,代表们畅所欲言,用言语的交锋、思想的碰撞,为中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前行之路提供“镜鉴”。

  道德建设之隐忧:金钱为先,部分人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道德是一种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生活方式。然而,经常会有人大发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在这句无奈感叹的背后,则是“拜金主义”至上、精神被物质击败、道义被金钱俘获……“现在在基层,有的官员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不顾自己的工作,有的中午陪客人喝酒,下午上班时晕晕乎乎,或者干脆回家睡觉,这样的官员如何能让百姓放心?”德州市武城县委常委陈建军直言不讳地道出自己的感受。

  有的企业缺乏诚信制售假冒伪劣,有的学生缺乏社会公德破坏公共设施,有的教育、医务工作者不顾职业道德收受红包……“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陈健军说。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法官,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法庭副庭长陈燕萍对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污点”也深有感触。“我处理的大部分是民事案件,发现很多案件都是诚信缺失所导致的,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人们在本应遵循的共同道德规则上打了折。”“对待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有人会认为,反正其他人都这样做,我不做就是吃亏了。”陈燕萍认为,这种从众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道德在消隐,良知在回避。

  道德建设之疑问:社会转型,新环境让公民迎接新挑战

  诚然,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物质生活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为什么在当今体现得尤为集中?这也是参加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代表们关注的问题。很多代表都提出了“道德问题是社会转型中遇到的难题”的观点。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在完善过程中,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动,从人际关系角度而言,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谈到社会转型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傅佩缮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傅佩缮认为,“熟人社会”中,融入认知、情感的道德在凝聚社会方面更容易起作用;而在“陌生人社会”中,由于人际关系的疏远,道德没有机会感染大家。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其优越性。但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动,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道德也由此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中国伦理学会顾问徐惟诚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认为“道德问题是社会转型中遇到的难题”的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陈瑛也提出,对道德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消极等待,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道德建设“鼓与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为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陈瑛认为,多年来的经济成果为道德建设奠定了基础,贮备了力量和信心。

  道德建设之对策:正本清源,先确立社会诚信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建设公民道德体系?专家认为,通过对道德资源的开掘、阐发、创构和宣扬,影响社会大众的生活和信仰,使之符合今日人类文明的较高道德水准,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中国伦理学会顾问徐惟诚表示,建立公民道德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制度。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现代市场经济使人的交往范围无限地扩大。人们很难在这无限多的对象和无限多的行为中辨别真伪,决定取舍。这就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

  徐惟诚说:“在新的情况下我们当然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但是制度建设往往有滞后性,同时还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群众提高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不道德的欺诈行为危害的能力。”

  作为全国模范法官,陈海燕说:“道德体系的建立中,立法上也要保证各方利益与责任的平衡。比如我参加侵权法草案审议到各大医院了解时,有医生就说,现在不好干了,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一旦诊疗结果不像家属所想的,一些极端的患者家属就会围堵医院。而患者也担心遭遇医生过度诊疗。所以,在道德体系的建设上,我们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平衡各方的利益和责任。”“道德分为‘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前者是人们对至善的追求,人们遵守了愿望道德就会受到赞美,后者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茂森表示,现代社会,我们的道德体系建设将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就是不仅要依靠经验,公民必须知道这个社会要求的做事情的规则。比如乘电梯,基本的规则就是先出后进,人一定是生活在具体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人,如果我们的舆论加强,公众也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而社会主义的优势也是能实现对社会的统筹管理,提高公众责任,实现每个个体的道德自律和整个社会制度的完善。

  道德建设之未来:五大机制,提供长久发展不竭动力

  面对诸多问题,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将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深入?这个问题,代表们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根据‘木桶理论’,薄弱部分是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而目前道德机制建设较为薄弱,这也是影响道德建设总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对此,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衣芳提出,要着力建设道德引领机制等五大机制,为道德建设提供长久支持。“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道德引领机制的重要。道德观、价值观是整个社会的导向,如果引领机制不完善,会影响到很多工作。”衣芳说,“同时,人们在情感上也很冷漠,很多人对道德现状的确不满意,但并不关心;所以,建立道德情感培育机制,调动大家的道德建设积极性尤为重要。”

  对建立和完善道德评价机制、道德环境促进机制、道德建设的领导责任机制,衣芳也谈了自己的观点。

  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的基础上,徐惟诚还提出了要“以人为本”地推动道德建设。徐惟诚提出,人民始终是社会物质生活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愿望和迫切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且起着强大推动力量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才能够日渐完善,深入人心,形成大众习惯,蔚为新风,日益加强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本版撰稿记者黄强 李永明■代表语录

  “我处理的大部分是民事案件,发现很多案件都是诚信缺失所导致的,由于各种利益的驱动,人们在本应遵循的共同道德规则上打了折。对待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有人会认为,反正其他人都这样做,我不做就是吃亏了。”

  ———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法院江阴园区法庭副庭长陈燕萍谈及社会上的一些“道德污点”时表示,从众心理,一定程度上让道德在消隐,良知在回避。

  “从人际关系角度而言,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融入认知、情感的道德在凝聚社会方面更容易起作用;‘陌生人社会’中,由于人际关系的疏远,道德没有机会感染大家。”

  ———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傅佩缮解释,为何当下物质生活已有长足进步,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表现得尤为集中。

  “比如乘电梯,基本的规则就是先出后进。人一定是生活在具体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人,如果我们的舆论加强,公众也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茂森表示,现代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将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就是不仅要依靠经验,公民还必须知道这个社会要求的做事情的规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