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过好无车日,功夫在车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石川

  今天中秋节恰逢全国第四个“无车日”,全国各地有很多城市都加入到行动中来。

  1998年9月22日,无车日活动滥觞于法国巴黎,此后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2007年9月22日,我们开始施行首届无车日活动,当年声势浩大,反响者众。但3年过去了,无车日活动似乎越来越让人意兴阑珊。

  平心而论,实践“绿色交通,低碳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多乘公共交通少开车。9月17日晚,北京市区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刷新采用限行措施以来最高纪录。“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进不去。”为什么就这么堵?北京交管部门称,一是两节临近,二是降雨。很显然这两个原因不是交通拥堵的全部原因。

  站在无车日这个节点上,重申和思考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很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需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城市规划趋向合理。城市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其中一点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吸引市民乘坐,但观诸一些城市,即便是公交专线也被公车和私车占用。此外,确保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有足够的空间。遗憾的是,在不少城市,面对日渐逼仄的行路空间,自行车爱好者只能徒唤奈何。

  其二,控制公车。公车少,或者减少公车,对政府部门运转妨碍不大,有事实为证:2006年,中非合作北京峰会召开,由于实施了交通管制,大约有49万辆公车被封存,原本有“首堵”之称的首都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最值得咀嚼的是,“49万辆公车入库封存,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遗憾的是,如此创举只是惊鸿一瞥。

  其三,正确对待汽车文明。我国现有车辆多,且增速惊人。适当控制机动车实有必要。但现实是,一方面不少地方把汽车产业当作支柱产业,极力鼓励人们买车,另一方面又希望买车之后少开甚至不开。这是悖论之一。一方面不希望人们开车,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又跟不上。这是悖论之二。如今,曾经以“车轮上的国度”为荣的美国人,也开始反思“车轮上的生活”。如何正确对待汽车文明,不只是普通国人的事,更是政府部门的事。

  无车日承担着巨大的使命,它是光荣的,同时它又是尴尬的,因为常常力有不逮。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