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感谢伟大的援建者

  □本报评论员

  有一种义举叫援建,有一种深情叫感恩。

  2010年是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截至8月底,全川18个对口援建省市确定的对口支援项目3645个,已建成3183个;对口支援累计完成投资677.99亿元,到位对口支援资金684.24亿元。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预定目标,对口援建的地区和单位功不可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如今,又是一轮明月普照之时,灾区人民当对月感怀,心念大恩。两年了,数万援建大军可以带着骄傲启程返家了,洗一把征尘,带一脸倦容,推开久违的家门,向父母问声好,给妻子一个拥抱,俯身迎向孩子,深情地叫一声:宝贝。两年了,援建者们与川蜀大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结下了深情厚谊,他们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辛劳,泪水和汗水,仁慈和智慧,这片土地永远让他们关注,这里的人民永远让他们牵挂。

  明月若有心,当感世间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一次空前艰难的考验,更带来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中秋,是期盼团圆,凝聚亲情的日子,千万成都人民,将共在一轮中秋月下,定格援建者的一个个身影,记忆、激励、感恩。

  成都人民不会忘记,是他们,身体力行,书写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壮丽诗篇。犹记得,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口最多的特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废墟上对灾区、对全国、也对全世界庄严宣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犹记得,中央一声令下,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重建战役拉开帷幕;犹记得,一个星期之内,来自祖国各地的援建工作组全部到位,灾后重建的成都大地涌现一支十万援建大军。“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灾区大地一幅醒目的标语,活生生演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验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展示了“中国力量”。

  成都人民不会忘记,是他们,与灾区人民一道,创造了人类灾难史上的奇迹。他们,捧着一颗爱心而来,抱着一个信念而来,带着一份责任而来,离开小家,扛起大家;他们,将灾区重建当成自己“天大的责任”,急灾区所急,解群众所困,全力以赴;他们,以“白加黑”、“5+2”打造了惊人的效率,他们说:“每天多干两小时,孩子就可以早一个学期进学校,群众就可以早两个月住进新居。” 福建速度,上海水平,重庆方式,不一样的身手,同一样的大爱。要多长时间才能走出8级地震的废墟?这一世界性疑问,如今已有答案。截至今年3月,成都3147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2276个,累计完成投资683.9亿元,住房、道路、水利、电力和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重建基本完成。如今,一排排新校舍里琅琅书声,一幢幢川西民居燃起袅袅炊烟,曾经饱受灾难的人民重新在田垄间用汗水灌溉收成。灾难成为记忆,面对灾难的抗争则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自信、从容、坚韧、感恩构成一张“成都面孔”,成为新中国精神的一种象征。

  成都人民不会忘记,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切让群众满意”的最高重建标准。如今,灾区无论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巨大的跨越。“我们至少比以前进步了20年。”灾区人如是说。重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更是承载灾区人民实现跨越梦想的实验场,是重建者们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以新的思路、新的观念,为灾区带来新的起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成为灾后产业重建的主旋律。曾经蒙受重创的土地,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演进,告慰逝者,激励生者。

  成都人民感谢他们,都江堰签出了感恩卡,崇州摆起了中秋宴,彭州排出了九斗碗,成都送出了最高奖项“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成都人以各种方式表达感恩之心,感恩祖国,感恩千里驰援的援建者们。

  两年来,灾区不曾停步,中国奋力前行;两年来,灾区的孩子们在成长,中国在成长,成都在成长;两年来,成都更快、更好发展,沿着城乡一体化之路,走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新目标,用更加幸福的生活回报全国人民的真情厚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