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今再“望川”老外直赞“了不起”

  

如今再“望川”老外直赞“了不起”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2年多了。今年,我省地震灾区完成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任。灾区重建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昨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暨巨灾应对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冰岛大学地震研究中心、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机构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并分别前往汶川映秀镇、北川新县城等重建后的地震灾区参观考察,面对灾区新貌,不少专家评价:“不可思议,这真是奇迹!”

  今日,中外专家们将围绕“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经验做法、各国应对巨灾等话题深入探讨、交流。

  感受吉娜羌寨:

  精神重建和文化的传承

  位于北川擂鼓镇、灾后由政府统一规划筹建的吉娜羌寨依山而建。如今,70多户羌族群众搬入新羌寨,开始展示独具特色的羌族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业的新生活。

  高高的碉楼,洁白的羊头角,鲜艳的民族服饰……一下车,国外专家就好奇地询问这浓郁的羌族特色背后的文化底蕴。当翻译人员讲到羊头角被羌族朋友视为吉祥的图腾时,冰岛大学地震研究中心教授西格布约翰森大加称赞。看到寨中羌族妇女正在制作的羌绣,也门规划与国际合作监测与评估部监测处主管阿里·德哈先生也颇有兴趣地驻足拍照。

  西格布约翰森教授说,他在参观吉娜羌寨的行程中,看到当地政府不仅让灾区群众安居乐业,而且还格外注重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令他非常欣赏。

  看北川新县城:

  从科学选址到科学规划

  驱车进入北川新县城永昌镇,最高的建筑是用青石搭建的碉楼。新北川不论商业街还是新县城民居,均按羌族建筑特点设计。

  菲律宾水牛中心副主任菲尼奥·玛伍德评价北川新县城时说:“短短两年多时间,就能在满目疮痍、经受巨大灾难的地方重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城市,中国人、四川人真了不起!”

  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也评价道:“北川新县城的规划,从选址到重建,都体现了科学规划的宗旨。”

  看老百姓笑脸: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富裕

  昨日下午,考察团驱车前往绵竹市金花镇玄郎沟村,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422户村民从金花大山深处移居到此地。

  异地新建的玄郎沟村依山傍水,粉墙黛瓦,宛如美丽的江南小镇。

  65岁的陈玉香一家搞起了农家乐,她介绍说:“这里空气新鲜,村落又建得漂亮。一到节假日,很多城里人来我们这里度假。”老人说,现在一家人住在漂亮的新房子里面,收入也比以前更高,日子过得很好。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曲国胜说:“每次到地震灾区,都能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老百姓充满信心的话语和笑容表明,灾后重建的成果老百姓非常满意!”

  早报记者郑其

  同步播报

  指挥部里,一顶印有“上海援建”的安全帽在传递,援建者们签上自己的名字……

  送上海亲人回家都江堰人舍不得

  敲锣打鼓送“亲人”,扭秧歌、舞长龙。黄字红条幅,写着都江堰人民对上海援建者的祝福——“感天动地兮上海恩,山高水长兮沪都情”“无疆大爱铸辉煌,滴水之恩涌泉报。”

  昨日,密集的雨点中,近万名都江堰市民站在道路两侧欢送上海援建者。“上海亲人们要回家了,除了舍不得还是舍不得。”

  难舍小雨淅沥别亲人

  昨日清晨6时35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站在指挥部办公室楼前,声音有些颤抖,“这里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现在下着小雨,或许天空也在不舍。”

  都江堰市市委书记刘俊林站在一旁,声音也哽咽了,“现在你们终于可以回到亲人身边了。”他缓缓低下身子,向上海援建者深深鞠了一躬,“63万都江堰人民衷心感谢你们。”

  刘俊林和薛潮紧紧拥抱在一起,互拍着对方的肩膀。

  “战友”常回家来看看

  四五十名小学生涌到上海援建者身前,将花环挂上他们的脖子。雨点不停打在身上,援建者们用手轻轻捂在孩子的头上,“怕娃娃着凉了。”

  指挥部里,一顶印有“上海援建”的安全帽在传递,援建者们签上自己的名字,“作为临别礼物送给都江堰人民。”

  院子里,大观镇镇长何国勇和上海援建指挥部经济发展组施忠、金国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们是好战友。”何国勇拍了拍施忠、金国军的肩膀,“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见证援建者让市民感动

  昨日清晨6时,指挥部保安杨建伟准时开门打扫卫生。雨开始越下越大,杨建伟却扫得更加认真,“要像他们在时那样干净。”

  杨建伟见证了上海亲人们援建的日日夜夜。“灯亮得很早,灭得总是很晚。看着一个个工程完工,总是让我感动。”

  门外,都江堰市民已经站满了街道两侧,“心里感觉怪怪的,就像亲人要告别。”

  再见这里已是第二故乡

  上海援建者们走出大门,街道两边的腰鼓队敲了起来,四五十名群众舞着长龙,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再见,再见。”群众们一边大喊一边挥手,不少市民眼中已饱含热泪。“上海亲人们要回家了,除了舍不得还是舍不得。”

  挥别都江堰市民,上海援建者们眼中也都闪着泪花,“这不是离别,我们还会回来,这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早报记者陈明玥摄影刘筱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