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庚寅中秋:值得珍藏的感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6:43  解放日报

  支玲琳

  月上中天,丹桂飘香,又到一年仲秋时。纵使仙楹架雨,云翳蔽月,不过是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我们心头那轮高挂的明月,那份对团圆的意念婆娑,却是难以遮蔽。

  遥远的1076年,早已逝者如斯夫。是年中秋,大诗人苏东坡写下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这是一个何其特别的传统佳节,天地间既充满着圆满祥和,亦弥漫着淡淡的别绪惆怅。

  由此,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名句佳作繁不胜数。但唯此篇,后人道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确是浅言数语,道尽天人合一、人月两圆之玄机。今时今日,金风荐爽,玉露生凉。

  虽世易时移,今人再无月夜对诗、酌酒高歌之趣,但莫不家宴团圆,以酬佳节——月圆,人团圆。

  辞根散作九秋蓬,一夜乡心五处同。民为邦本,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一个个社会个体毕竟渺小。如诗人所说,“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唯融家国为一体,集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于一身,才是中秋得以穿越千年,至今力透人心的根本所在。所以此刻,我们同样挂念远在玉树、舟曲的同胞们。或许我们素未谋面,但浸染千年的中秋文化,早已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渗入骨髓。身为同胞,患难之时,我们休戚与共;团圆之时,我们祈愿与同。

  记得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说过,一个民族的人们拥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荣誉,他们与国家和民族一同缅怀过去、憧憬未来。这就是文化认同的力量,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得以一次次从灾难中站起,从灾难中走向伟大、走向从容的最坚实基石。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眷恋着自己小小天地里的那方温暖,也不忘要向远方的亲人道一声“幸福平安”。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月圆,家团圆。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当年满怀乡愁的余光中先生,曾这般写下自己的中秋心语。今年,中华民族在世博会这个平台上实现大团圆。这个中秋节,当两岸游客面对着台湾馆的“山水心灯”,欣赏着嫦娥奔月的倩影,当一个个写着“幸福美满”、“阖家团圆”祈福语的孔明灯从人们手中升起,我们不能不感慨,这就是同根、同文、同心,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千年传承!

  海上生明月,两岸共此时——月圆,国团圆。

  庚寅年的这个中秋,注定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世界人民大团圆的盛会。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文明的冲突”,只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文明和谐交流。

  这让我们不禁想到:象征一家三口合臂相拥的上海世博会会徽,其实何尝不是和中秋一样,传递了幸福美满、和谐共生的意蕴?上海世博会尽管展示的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智慧成果,但寄托的却是对未来城市的美好向往,这何尝不是和中秋一样,展望着诗意的明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参展各国的求同存异和彼此尊重,这又何尝不是和中秋一样,希望人们能够找到心手相连的和谐美满?在世博园的这个中秋节,何尝不是实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的美好愿景?

  中秋之于世博,其实意蕴相合、价值相通——月圆,世界团圆。

  千古一轮月。或许很多年后,我们会忘记今晚的月光。但是2010年,这个我们曾遭遇多少坎坷,也迎接无数惊喜的年份,在这个仲秋时节带给世人的体悟和感动,却值得用历史去珍藏。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