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诗歌创作者在《万行长诗湘江颂》新书上签名。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开启《湘江颂》样书。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湖南艺术职院女子乐队给经典诵读诗乐会助兴。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湖南卫视主持人李娜在朗诵经典诗词《春江花月夜》。

  

湘江之上,用诗歌吟唱中秋

  铁杆朗诵达人如风在朗诵《沁园春·长沙》和《湘江颂序诗·湘江在上》。本版图片均为石祯专 邱晓峰 黄婧雯摄影报道

  昨夜。华灯初上。湘江之上。诗歌插上翅膀,从挪亚游轮飞向滨江洲城。

  百余名诗歌爱好者怀惴着诗的激情,参加了本报读者节重磅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诗乐会暨《万行长诗湘江颂》首发式,用诗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用诗的语言表达对于母亲河的景仰和爱戴。

  诗心同在!

  百余诗人湘江河上怀古颂今

  向诗而行。

  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带着他的《湘江之歌》来了;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兴致盎然聊起了有关诗的记忆;行呤诗人彭浩荡现场奉献了他新近叩访白石故乡有感而作的小诗;大胡子作家彭国梁同《湘江颂》主创人员交流着诗歌创作的看法;《万行长诗湘江颂》的30余位主创人员挟澎湃的激情登上游轮;长沙晚报十数位朗诵达人准备了最清亮的声音放飞诗的语言……

  谭仲池3年前的中秋节在此游轮上即兴创作的《致湘江》拉开了诗乐会的序幕。“中秋就要来临了/湘江/飘起了悠悠的雨丝/连汽笛声也变得湿润/滴着一种别样的情绪……”这样美妙的诗句,由本报高级编辑刘姝萍和蓉园小学六年级学生苏卓群组成“忘年朗诵组合”用声音呈现。在他们的朗诵中,人们仿佛看到一位独立船头深情凝望长沙城的诗人形象。

  近一个小时的诗乐会上,《湘江在上》、《洞庭秋月》、《江天飞虹》等一首首节选自《湘江颂》的现代诗,与杜甫的《五律·发潭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经典古典诗词交相出现。朗诵达人或抑扬顿挫或激情迸发的朗诵和古筝琵琶如诉如泣的弹奏交融、烘托,诗情诗意飞扬在船仓中,拍打着湘江岸,激起在湖湘人的心中。

  诗韵绕梁!

  诗词歌赋中无限接近传统文化

  一种节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文化认同。让节日文化在新的时代土壤中复兴,为中华传统注入新的活力,长沙晚报一直在担当起一种责任,昨晚更是用诗的方式扛起这份责任,舞起这面旗帜,让人们在诗词歌赋中无限接近传统节日文化。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首经典诗作,总能在秋月当空的时候勾起游子的怅惘之情。湖南卫视主持人李娜低婉地呤诵起它时,古筝、瑟琶的丝弦上跳动着人们熟悉的音符。平和时,悠悠琴声,好一幅江月共赏图;高潮处,丝弦声声急,李娜的朗诵配合着音律,展现着诗人的哀伤和思归之情,诗情与音律如此美妙地协奏着,勾起了诗歌爱好者们无限情思。《湘江颂》主创人员之一高萍萍说,每年中秋,面对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有关中秋的习俗、典故、诗词,总能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

  诗情澎湃!

  万行长诗谱写湘江几多风流

  “一座/两座/十座/二十座/三十座/江上卧龙的数目/刷新,再刷新……”朗诵达人刘冬娅朗诵起《湘江颂》节选《江天飞虹》,作者赵海燕笔下的湘江巨变,引起了很多诗人的共鸣。

  唐兴玲是位土生土长的长沙人,湘江边有她少时在湘江中游泳、在岛上荡秋千的美好记忆。这位70后说起湘江就无比动情: “无论是小时候,还是现在,湘江在这里等着我,包容我,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母亲河。”

  躺在诗的海洋里,江水荡漾,橘子洲上几点灯光,远方的岳麓山如黛静默地凝视着邮轮上激情的诗人们。胡娟兴奋地说,站在轮船上,参加这样的诗乐会,看着窗外山水洲城层次分明的景致,觉得自己和这片土地真正地融为一体,觉得每一个人都真切地接近了母亲河。

  集体签书

  签名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本报讯(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吴凌川)昨日,40位主创诗人纷纷在凝结着深情和智慧的《万行长诗湘江颂》上签名留念。签字台前,诗人海燕放下笔,一边轻轻地揉着右手腕,一边笑着告诉记者:看到自己和诗友们的心血终于出版,她的心中洋溢着热情,以至于在签名时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地颤抖着。

  在《万行长诗湘江颂》作者集体签书仪式上,许多作者有着和海燕同样的心情。笔名为“森林伐木”的谢志强一拿到装帧精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万行长诗湘江颂》,就迫不及待地品读起来。“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湘江之畔,我也是喝着湘江水长大的。能用这种诗意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条母亲河的感情,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说这话时,谢志强脸上有掩不住的喜色。

  名家语赞

  每行诗里都蕴含真挚情感

  谭仲池(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长沙晚报发起万行长诗创作活动,不仅是对诗歌创作的一个很大的推动,而且通过诗歌对生活对理想对我们土地的热爱,本身也是一种精神陶冶的过程,也是我们提高文明程度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翻看了《万行长诗湘江颂》,有些诗句虽然略显幼稚,但蕴含在里面的情感是真挚强烈的,很感染人。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邀请一些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优秀诗人来开讲座,还可把诗歌创作题材扩充到各个生活领域,普及到更广泛的群体,成为大众的表达。

  龚政文(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秋、诗歌和湘江,这些丰富、生动的元素让湘江成了诗意之河,也成就了此场诗乐会的经典。这些年,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下,人们对古典诗的热爱再度升温,新诗的创作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长沙晚报这几年对诗歌不遗余力地推动,这是种好现象。我期待在这个对诗歌越来越认可和尊重的背景下,湖湘文化熏陶和哺育出更多的经典诗歌、伟大诗人。

  李元洛(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在诗歌文化被边缘化的今天,能开展这样的活动很不容易。长沙晚报发起的万行长诗颂湘江的活动是一个创举。诗乐会的节目都很精美高雅,大众需要这样的艺术熏陶。

  彭浩荡(著名行吟诗人):上世纪80年代,在长沙晚报等单位的推动下,长沙举行了好几次潇湘诗会,来的人很多,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长沙晚报又把当年的活动氛围调动了起来。长沙有美丽的湘江风光带,希望也有美丽的“诗歌风光带”。

  彭国梁(著名作家):长沙作为山水洲城,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湘江作为母亲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长沙人的生活、生命都融为一体。而诗歌,因像长沙晚报这样的大众媒体的推动,丰富了长沙人的情感表达,这样的活动大有意义、太有意义。

  (记者 岳霞 实习生 李文影 整理)

  作者感言

  为母亲河献上一首颂歌

  经历了呕心沥血和反复推敲,最终为母亲河献上一首颂歌,这是湘江儿女们至高的荣耀。其实,整部《万行长诗湘江颂》创作的过程,就是一首令人振奋的诗。——胡述斌

  这次万行长诗大型创作秀不仅是创作活动,还把朗诵与之结合,让诗歌有了翅膀,飞了起来,飞到了广大的民众心中。这次活动是诗歌创作和发展的里程碑,也为之后开展此类活动树立了一个典范。——谢午恒

  真正的好诗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技巧也是第二位的,重要的是她能传递一种力量,这是我在这次创作中最深的感触。——凌峰

  这次创作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诗歌上,我们希望用自己笔下的文字,激励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谱写一首文明的诗歌。通过大家的努力,这条湘江、这个城市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欧阳荐枫

  (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吴凌川 整理)

  背景资料

  万行长诗创作历程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长沙晚报与星辰在线于2009年7月底策划推出“青春中国·湘江颂”万行长诗大型创作秀活动,以湘江风物为载体,以湖湘英烈为主体,以湖湘精神为主线,旨在推出一首兼具历史纵深感和浓厚乡土感、长达万行的爱国抒情长诗。

  长沙晚报发出面向全国征集诗歌作者加盟创作团队的消息后,报名电话热得烫手。当年8月17日,从上千名报名者中筛选出的30人核心创作团队在橘子洲头吹响了集体创作《湘江颂》的号角。这次共创作了1.4万余行诗歌,共有40位诗人主创、300位写手参与、20万网友力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诗人们集体创作的万行诗歌,在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今年9月《万行长诗湘江颂》的出版,意味着持续一年的“湘江颂——万行长诗大型创作秀”活动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该书分为《引子》、《湘江之源》、《湘江之景》、《湘江之神》、《湘江之风》、《湘江之灵》、《湘江之火》、《湘江之变》、《湘江之韵》、《湘江之梦》和《尾声》11个篇章。

  (记者 徐媛整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