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传奇黄永玉(3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10:10  深圳晚报

  【李辉 著】

  上期回放:

  无论在《人民日报》或《北京日报》、《文汇报》,“黑画”批判时,都没有公开点任何一位画家的名字。

  三十几年后,终于看到一份与自己命运攸关的历史批件,黄永玉难免感慨万千。他郑重地将它装裱起来,挂在卧室里。

  他在与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相对。他也为自己庆幸,突如其来的风暴,因为姚文元的犹豫和“聪明”戛然而止,避免了更为猛烈的点名批判。他甚至愿意从好的方面来理解。他说,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他在上海曾去过姚蓬子的家,见到过比他小七八岁的少年姚文元。“也许他还记得,有意无意中保护了我?”面对批示,黄永玉感叹万千。

  据《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1974年2月15日毛泽东在写给叶剑英的信中说:“现在,形而上学猖獗……”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当即将此信印发给在京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江青曾为之不满。第二天,周恩来在一个场合又明确说:“毛主席讲的‘形而上学猖獗’,是批评江青的。”一个多月后,毛泽东致信江青:“不见还好些。过去多年同你谈的,你有好些不执行,多见何益?有马列书在,有我的书在,你就是不研究。我重病在身,八十一了,也不体谅。你有特权,我死了,看你怎么办?你也是个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的人。请你考虑。”这被看作是对江青的又一次批评。

  上面所述情况,正好发生在“黑画展”展出期间,于会泳的请示信是在毛泽东致信江青五天之后写出的。显然,正是江青受到批评的这一背景下,姚文元对“黑画”批判的态度才急转直下,作了偃旗息鼓的批示,而这一处理方式,应该与张春桥、江青的思路相吻合。于是,在后来的传说中,“黑画事件”的悄然落幕。

  黄永玉本人回忆说,当时就有上层朋友关照过他,要他不要紧张。“文革”结束后,王炳南甚至还告诉他另外的消息。他写道:

  朋友转来一个重要的关照:

  “不要怕,要镇定。眼前对你们还不会开杀戒。如动手,我们会把你转移。到时候我们一起参加‘北伐’!眼前,你不要不在乎。你要装得沉重、害怕,免得让那帮人看出来你有恃无恐,怀疑起来。”

  直到毛老爷子说了话,这个“黑画事件”总算静悄悄地收了场。毛泽东当时批示说:“墨画的怎能不黑呢?猫头鹰就是一只眼开一只闭的。”

  第一个告诉我这消息的是王炳南老先生。除了他告诉我毛老爷子和周恩来以及华国锋诸人在座的场景以及谈话的内容之外,还说了一件我忘不了的事:“周总理说:‘那些画家们的冤枉,终有一天会得到昭雪的……’”这是周总理逝世前廿一二天在病床上对王炳南先生说的话。(《邵宇和“猫头鹰事件”》)

  1989年4月,我随同黄永玉一起前往凤凰。某日,他在我的笔记本上,用钢笔信手勾勒一只猫头鹰。依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题写一句“为善最苦”。将近二十年后,2008年,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速写本上用钢笔再为我画一只猫头鹰。静静地,在灯光下画得很慢,很细致。此次不同,猫头鹰两只眼睛都睁着——就像他当年诗中写到的那些眼睛。在这幅新的猫头鹰画上面,他写了一段题跋:“2008年画这张猫头鹰,是因为日子平平安安,才那么悠闲从容一笔笔画下来,以前那些浅薄可笑残忍的日子里,要弄死一个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行了,何况还有一些毋须乎理由被弄死的许多人。黄永玉85岁作。”

  “猫头鹰何罪之有?”——他在向历史发问。

  他再写一句:“李辉同志请勿揭发”——不是玩笑话,读不出丝毫轻松的幽默。读出的,是历史闹剧的荒唐,是中国传统绘画曾经遭遇过的悲哀。(完)

  下期预告:

  下周开始,本报将连载麦家密码小说收官新作《风语》。《风语》讲述的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