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必成谱写《庐山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5日13:25  半岛都市报

  毕必成谱写《庐山恋》

  一部《庐山恋2010》让我们重回上世纪80年代:或许因为禁锢得太久,倾诉起来也是欲说还羞,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诗歌热潮和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派诗人 ;毕必成编剧的《庐山恋》里,男女主角的轻轻一吻更是刺激了人们苍白的情感神经;上世纪80年代,人们都爱当文学青年,是王朔带着痞气的小说颠覆了一大批人的文艺腔;上世纪80年代,是庞中华让钢笔字写得更漂亮……当我们回首上世纪80年代,舒婷、毕必成 、王朔、庞中华是不可不提的时代名片。

  毕必成带来《庐山恋》

  10月5日,《庐山恋》的续集《庐山恋2010》全国公映,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影迷走出电影院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客气地评价:“比《庐山恋》差远了,看得我都快睡着了。”这让人不禁感叹1980年《庐山恋》上映的盛况。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不仅完美地呈现出庐山风光,男女主角蜻蜓点水的一吻更使这部戏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吻戏,并造成万人空巷的盛景。爱情第一次大大方方地走上银幕,这是《庐山恋》的最大意义。而这部电影的出现归功于编剧毕必成。

  毕必成,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1941年2月出生,1993年12月22日去世。《庐山恋》是毕必成的成名之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毕必成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写出了《庐山恋》。电影导演黄祖模被剧本中风光与爱情、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深深吸引,并从中敏锐地捕捉到剧本中透露的全新观念和思想能够给人们被禁锢已久的精神松绑。果然,《庐山恋》一搬上银幕就给当时的人们带来视觉、情感上的新鲜冲击。甚至有影评人称《庐山恋》教会了一代人怎么谈恋爱。

  《庐山恋》的成功使毕必成才思喷涌,先后创作了二十多个电影剧本。1993年年仅52岁的他因劳累过度在上海英年早逝。而《庐山恋》依然在庐山山腰牯岭镇上一家电影院里循环往复地播放着。

  那是诗歌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一次诗歌节,舒婷演讲完发现,她根本无法走出会场,热情的人们将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最终不得不借助警察护送。2008年有记者问起当时的盛况,舒婷感叹地说:“那是诗歌的时代,现在就很难了。”

  1952年,舒婷出生在福建厦门石玛镇。这个典型的南方女子用女孩子特有的细腻笔触写了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上世纪80年代,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的诗被配上插图,印在彩页上或者制成卡片,让那时的年轻人沉醉其中,为之痴迷,至今仍有很多人能够轻松记起并随口背诵。

  如今的舒婷,在努力做着减法:不写诗歌偶尔写散文,不接受记者采访,甚至希望读者忘了她。如果真能忘记,忘记的也仅仅是容颜,而她诗中美丽的忧伤以及她的恬淡与宁静早已镌刻在上世纪80年代,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1988年是“王朔年”

  同一位作家的四部作品在同一年被不约而同地改编成电影,主人公都是带有“痞子”气的形象,这使得1988年的中国影坛有了一种不同于别年的标记。这个作家就是王朔。这一年被文学界、电影界、评论界不约而同地称为“王朔年”。

  他创造的“我是流氓我怕谁”、“过把瘾就死”、“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没有”等语言,用调侃的方式消解传统,用小人物的玩世不恭来颠覆崇高,对“文革”时期正经、严肃的主流文化所制造出来的种种英雄谱系与道德教条进行反讽和颠覆,带有旗帜鲜明的民间语言风格。陈丹青称王朔这种语言风格,严重颠覆了以往流行的文艺腔。

  王朔不仅影响了一代人说话和写字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教给了人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可以调侃,可以自嘲,可以不用那么一本正经。

  跟着庞中华写钢笔字

  在中国,钢笔是亿万人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1980年之前却没有一本钢笔书法字帖。1980年,一位地质队员出了第一本钢笔书法字帖——《谈谈学写钢笔字》。他写的字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字帖封面还印着他穿西装打领带的照片。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人 ,恐怕都会记得这个西装革履的人,这个人就是庞中华。

  庞中华,重庆人 ,出生于1945年10月21日,五岁时他就将斑竹削出尖来,蘸着墨汁跟老师学写字。1965年庞中华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毕业,成为一名地质队员。这双握锤子、镐头敲打勘探的手对钢笔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用钢笔描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毛笔字帖,探究中国汉字书写的美。自 1980年以来,庞中华已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数以亿计的人跟着庞中华练过钢笔字。人们深信,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在那个用纸笔书信传情的时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写情书,追求姑娘的成功率都会很大。

  本报见习记者 朱洁茹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俞薇]分享:【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