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少壮派"对华耍威风 重利益交换爱挑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15:35  国际在线

  

日本"少壮派"对华耍威风重利益交换爱挑战中国

  日本外相前原诚司是“少壮派”的代表

   这批已掌握实权的“60后”高官,奉行注重现实利益交换的美式价值观

  本报记者/李静

  “中国为应对撞船事件而采取的措施歇斯底里。”10月19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展示了他的“刀子嘴”功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作为一国的外长,发表这样的言论令我们深感震惊。”不过,以“鹰派”风格著称的前原,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无礼而鲁莽的讲话方式,他此前已不止一次在钓鱼岛问题上发表刺激性言论。

  现年48岁的前原是日本政坛“少壮派”的代表。因为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的激进姿态,这批人走到台前成为国际关注的对象。所谓的“少壮派”大多属于“60后”,在安全政策上宣扬“中国威胁论”,高举“民族主义”旗帜。国际问题专家对《世界新闻报》记者指出,随着“少壮派”大量进入决策中枢,老一代“知华派”逐渐被边缘化,中日关系出现意外风波和局部震荡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日本之鹰”总爱挑战中国

  分析人士认为,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的幕后“总导演”,正是以前原诚司为代表的日本“少壮派”。日本海上保安厅9月上旬非法扣押中国渔民和船长后,当时身为国土交通大臣的前原立即赶赴冲绳县石垣岛,为海上保安厅官员打气。就任新内阁外务大臣后,他更是强调日方按照国内法拘押中国船长“是正当的”,最近还声称“在钓鱼岛问题上一毫米都不会退让”。

  事实上,早在钓鱼岛风波之前,前原就已经是日本政坛的焦点人物了。同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世袭政治家不同,现年48岁的前原没有任何家族背景,他的父亲因投资房地产失败而卧轨自杀,父亲死后,他与母亲和姐姐艰难度日。家庭的不幸更加激发了前原出人头地的决心。1983年,前原考入国立京都大学攻读国际政治,1987年毕业后进入被誉为“政治家摇篮”的松下政经塾深造。1993年,前原当选众议院议员,至今已连任6届。

  前原于1996年加入民主党,数年后便进入领导层。后来,他又在民主党内成立了以新生代议员为主的“凌志会”,确立了在党内青年中的领袖地位。2005年9月,前原在党内竞选中当选民主党党首,但半年后就因民主党议员伪造电子邮件以指控自民党干事长武部勤收受贿赂一事而被迫去职。

  前原崇尚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潮,有“日本民主党之鹰”、“日本布莱尔”的称号。他是日本国内鼓吹“中国威胁论”最卖力的政治家之一。2005年12月前原首次访问美国,在华盛顿发表讲演时,公开叫嚣修改日本宪法以允许自卫队派兵海外,并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令美国舆论一片哗然。访美之后,前原来到中国访问,依然不改他的彪悍本色,在外交学院发表演讲时竟公开宣称“有人担心中国构成了军事威胁”。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当场批驳。

  作为日本政坛近年来引人瞩目的“亲美派”,他几乎每年都要访问美国,就任外相仅3天后就去美国访问。据说,前原由于强硬和亲美,居然得到自民党籍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跨党”青睐。

  成长年代的美国烙印

  除了前原诚司外,目前在位的日本民主党政治家中,还有几个也属于“少壮派”成员。他们的一些对华言论与前原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民主党前干事长、现任干事长代理的枝野幸男,10月初在埼玉市的一次演讲中,批评中国是日本的“恶邻”;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10月12日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用“中国不断向东海和南海扩张势力……应该联合起来予以应对”的言论积极推销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主张。另外,“少壮派”的队伍中还包括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国会议员松原仁等人。

  这个近年来在日本政坛迅速崛起的群体,基本都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而50年代末至70年代,恰恰是美国对日本从限制转为扶植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在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下,日本选择与美国结盟。因此,这些“少壮派”成长的年代,正是美国对日本各种输出相当强大的年代,使得他们的头脑中被灌输了美国的价值观。像“少壮派”所推崇的国家实力主义和现实主义,正是美国所奉行的国策。

  外交学院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少壮派”大多出生在二战之后,不像一些老人那样对战争有负罪感,他们希望日本尽快摆脱战争罪恶的心理包袱,重新找到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专家指出,这些“少壮派”的涉华思维表现出如下特征:在现实利益上,围绕领土、海洋权益和资源等争端,总是显示出强硬姿态;在安全政策上,往往持有“中国威胁论”,推动日本采取实际举措来防范中国;在思想层面,普遍会打“民主、人权、裁军”等“软实力牌”,近年还有将此上升为战略工具、实施对华牵制的趋势。

  而且,由于“少壮派”没有世袭政治背景,因此,具有强大政治抱负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对华态度。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日本政治研究室主任王屏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鹰派”就是靠民族主义来捞取选票的,前原诚司的下一个目标是首相,为此,他必须要牢固树立自己的强悍特色,以赢得国内保守势力和右翼组织的支持。

  “知华派”逐渐边缘化

  尽管前原诚司等一批人展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新鹰派”特色,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民主党内的“新鹰派”还不足以成气候。王屏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如果从民主党上台伊始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只有前原一个人是最明显的鹰派,跳得最凶”。无论北泽俊美还是冈田克也,都曾经对华友好过,他们是在“日美对等”路线推行不下去后,才不得不“向右转”,继续跟着美国走的。

  无论“新鹰派”该怎样定义,学者们都指出,这些新生代政治家能够迅速走入权力中枢,除了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有警惕的心理外,与鸠山在任时想要推行“对等的日美关系”没有成功有直接关系。“脱美入亚”不行,日本只能返回原来的轨道,在“日美同盟”框架内“挟美防华”。由于民主党的“少壮派”大面积提速进入决策中枢,自民党的“少壮派”也开始全面接班,主张对华友好合作的老一辈“知华派”渐渐被边缘化。

  原本,日本外务省曾形成了一个以学习中文、研究中国问题为主的松散型小团体“中国派”,培养了一批熟悉中国事务的日本外交官。中日之间遭遇突发事态时,这些“知华派”往往能从中日大局出发,为化解紧张关系出谋划策,起到“调节器”的作用。上海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研究室主任吴寄南对《世界新闻报》记者指出,菅直人内阁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显得幼稚而鲁莽,恰恰就是因为“让少数对华强硬的鹰派人物完全掌控了局势,缺少‘平衡调节装置’。”

  中国如何应对“少壮派”

  专家认为,“少壮派”在日本新内阁的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日本的对外政策,给中日关系带来不小的变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怀中认为,不排除今后“少壮派”以“出格举动”挑起某些对华事端的可能性,日本对华政策也可能因此出现曲折和反复。他同时指出,与麻生太郎、小泉纯一郎等“老鹰派”相比,“少壮派”中的多数人具有“战略头脑”,在对华关系上注重国家利益,因而具有一定“识大体”的灵活性。这意味着中国还是可以在现实利益面前与其找到某种最低共识的。“中国要进一步开展直接工作,与这些‘少壮派’领袖正面接触或沟通,晓以利害。”

  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则认为,日本“少壮派”奉行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占取一切能占的利益”,“你弱我就强”。因此,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中国坚决不能让步,一旦对方主动挑衅就要给予强烈反制。同时也要着眼大局,找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增进合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