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城东7公里的城关镇祁家川坪北麓茹河之滨的台地上,有一座古城遗址,名为海连城,传说是赫连勃勃初叛秦时所居之处。
十一月上旬,在镇原彭阳乡,记者寻访汉代彭阳古城遗址时,当地学者杨佩彰说离此不远的祁家川村,还有一座叫海连城的古城,“海连”读音接近“赫连”,据说它与一代枭雄赫连勃勃有关。
海连城就“藏”在村上的小学校内。站在操场上看,它就像一座很平常的小山包,到近处你才能发现它的土夯残墙坚硬如石,寸草不生。这似乎有点赫连勃勃的筑城风格。
赫连勃勃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君主,他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功成后又残民以虐,凶名昭著。从古之典籍《魏书》、《晋书》到现代史学家范文澜、郭沫若、白寿彝写的历史著作中,都少不了1600多年前,赫连勃勃用鲜血和白骨书写的让人为之胆寒的活剧。
不惜对岳父下毒手
赫连勃勃有段时期确是活跃在高平(今宁夏固原境内)、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等地,他野心勃勃、蛰伏待机。他的发迹史简直就是一部令人咋舌的叛卖史。
赫连勃勃,匈奴人,原名刘勃勃,为后秦将领。《晋书》上说他仪表堂堂,为人机变聪慧,而且长于用兵。
这样的人自然很讨人喜欢,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十分欣赏刘勃勃的才干,认定他能成大事。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让他执掌兵权。后秦君主姚兴对刘勃勃也是“见而奇之,深加礼敬”,拜为骁骑将军,宠信超过了当时的皇族贵戚。
姚兴的弟弟姚邕对刘勃勃的评价是“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姚兴却不以为然,说“勃勃有济世之才……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
然而事实应验了姚邕的话。刘勃勃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自己的岳父下毒手。公元407年夏天,他以打猎为名,率兵2万,袭杀了镇守高平的没奕于。自霸高平后他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叛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勃勃认为自己贵为天子,“是为徽赫,实与天连”(《晋书》),于是以“赫连氏”为姓。自此,一个让时人为之“怵心胆、动魂魄”的名字——赫连勃勃便诞生了。
海连城三怪
既据临泾,赫连勃勃看到如今祁川坪北倚高山,南莅茹水,峰环溪绕,地势险峻,有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便驱民酷役,于此修筑了海连城(赫连城)。
据史料记载,赫连勃勃性强悍而酷烈,驱民筑都城统万城时,务求坚固,如若锥入寸许,则诛斩工役;如民役稍有不满或怠工,则即刻活埋。
在镇原民间有这样的传说,连树木、水、鼠都让赫连勃勃三分。在修赫连城抓捕民工时,他的战袍被酸枣刺挂住,他一气之下连砍了几十棵,吓得这里的酸枣刺都伸直了,有意思的是如今祁家川的酸枣刺的确是直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弯钩状;入夜,为茹河水涛声的惊扰,他骑马持剑沿河水大吼大砍,使这里的河水落入峡谷,方圆五六里听不到涛声,连鼢鼠也逃避塬上,躲开赫连氏。于是海连城“棘无倒刺”,“水无涛声”,“田无鼢鼠”,成了咄咄三怪。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使人闻之胆寒的传说。赫连勃勃为稳固他的统治,数处抓捕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者进城,商议固城防御大事。因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加上多年的凶杀掳掠,已使民怨沸腾,敢怒而不敢言,老人们便都个个装聋卖傻,一言不发。赫连勃勃大怒,下令将此地的老者全部活埋,如发现窝藏者即满门诛杀。这样一来,赫连城外(今祁家川学校西)埋起一座座坟冢。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祁家川大队搞农田建设时,在此处发现过大量的尸骨。
游击战鼻祖
赫连勃勃建国之后,多次拥兵南下,扰后秦平凉、陇右等地。部将都主张建都高平,进而与姚秦争夺关中,赫连勃勃却不以为然。
他认为自己实力还不够强大,如果建立都城,等于给姚氏准备好打击的靶子,那时敌众我寡,势必灭亡。据《晋书》记载,赫连勃勃说:“不如用行动迅速的骑兵,出其不意,他救前就打他的后面,他救后就打他的前面,使他疲于奔命,我们则到哪里便吃哪里的,不出十年,岭北、河东将尽为我所有。等姚兴死后,其子暗弱,长安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这在后世的人看来,显然就是极高明的游击战理论。
看似庞然大物的后秦,西北各城被赫连勃勃攻击得大白天也是城池紧闭。到此地步,姚兴后悔不听姚邕之言,然而国势已无可救药,经不起夏军的猛攻,后秦丢失了渭河平原的大片土地。夏军快挺进到长安时,赫连勃勃听闻东晋的刘裕也打算摘桃子,西进灭秦,他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退避三舍,不与刘裕发生正面冲突,把军队撤回国内进行休整。
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进关中,灭后秦。赫连勃勃断定刘裕能灭秦却不能守其地,因为他不可能置自己的势力根基于不顾,过不了多久刘裕一定会返师江南。赫连勃勃认为刘裕留守的将军都不如自己,到时候再取长安胜算相当大。果然不出赫连勃勃所料,没过多久,刘裕灭了后秦便匆匆返回,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守长安。赫连勃勃待刘裕返回江南后,便大举南下,加上当时镇守长安的晋将内部不和,互相争斗,给了赫连勃勃可趁之机,此战十分顺利,不仅攻下了长安,整个秦川都被赫连勃勃占为己有。
赫连勃勃不是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但是毫无疑问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他不可能建立一个国祚长远的国家,却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系列的军事成就。
夏之最强盛时期,疆域“南阻秦岭,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按今天的地域大致包括陕西渭水以北、河套地区、山西南部及甘肃东部,河套地区是其统治中心。
匈奴的最后荣光
连年的征战造就了赫连勃勃残暴多疑、嗜杀成性的性格。公元407年,他初登帝座,向南凉王求婚,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率骑兵二万进攻南凉,追杀80余里,杀数万人,并割下头颅,积聚成堆,赫连勃勃暴戾恣睢的行径令人发指。
在攻占了长安以后,赫连勃勃渐渐失去了以前那种雄心壮志,很少再发动战争,开始沉迷于酒色。
公元413年,赫连勃勃驱使十万各族人民修建统万城,筑城之法是,提取附近黏度很高的黄土,搅和后堆砌。赫连勃勃常常站在城墙上,将弓箭放置左右,心有嫌怨,便动杀机,“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杀之”。朝野上下、黎民百姓噤若寒蝉。
从这开始,大夏国实际上已经走了下坡路,国势一天天减弱,而北魏则越来越强大。赫连勃勃称帝后,他的儿子们便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展开了相互残杀。
公元425年,“落落神武,恢恢圣姿”的赫连勃勃因诸子争夺王位,手足相残而积郁成疾,郁郁而终,时年45岁。
按镇原当地的传说,赫连勃勃称帝不几年,受到北魏、吐谷浑的军事打击,看到大势已去,无力挽救危局,愁伤过度,就死在赫连城。
赫连勃勃死后仅六年,魏军攻下了统万城,俘虏了他的儿子赫连昌,灭掉了夏国。
看到夏国高大巍峨的统万国都及精美华丽的夏国皇宫后,魏主说:“蕞尔小国,如此滥用民力,焉能不亡?” 北魏十万大兵纵火焚烧,将统万城夷为灰烬。
赫连昌被俘后,他的弟弟赫连定仍然率领残部,在父辈发迹的临泾、高平等地困兽般左盘右突,却无法自救,随即被吐谷浑所灭。
与赫连勃勃病死在赫连城的传说相佐证的是在镇原县南13公里的“枕头山”上,真有一座被群众称为“黑脸天子”的赫连墓。该墓为自然形成的一个圆形山峁,耸立于山谷之中,底径约百亩之大,孤峰挺拔,树木葱茏,临河傍山,层峦护障,掩映在沟壑山谷间,气势不凡。
墓室的主人难道真的是赫连勃勃,还是另有其人,或是他的子嗣中的某一位?期待有朝一日专家能解开这个谜团。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