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简·爱》在中国受宠80年 其汉译本达20余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13:08  国际在线

  

《简·爱》在中国受宠80年其汉译本达20余种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第一轮演出王洛勇、袁泉版海报

  其汉译本有20余种,1970年电影版在国外寂寂无名,却在中国成为经典

  赵晓辉

  近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简·爱》第三轮隆重上演,好评如潮。众所周知,该话剧改编自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自被译介到中国以来,一直深受我国读者的喜爱。考察不同时代语境之下,我国读者对于《简·爱》的接受状况,以及以这部小说为蓝本的多重演绎方式,对于了解这部小说恒久不衰的经典魅力和多重价值,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翻译家的译介之功

  中国读者对《简·爱》的阅读与接受,首先得益于诸多翻译家的译介之功。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丰富多样的译本,既为读者分析理解小说文本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同时也折射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

  1935年8月,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开始连载李霁野全译本《简·爱自传》,这成为此部小说以完整形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契机。该版本被称为“民国版李译《简·爱》”,作家茅盾称其“尽可能地移译了原文句法”,具有“谨慎细腻流利”的特点。

  此外,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伍光建从英文版节译的《孤女飘零记》。伍译《简·爱》在序言中云:“此书于描写女子爱情之中,同时并写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气概,为女子之最高人格。”这显示了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熏染的知识分子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该本采用节译法,措词简练,句式短小,加入回目,显出译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尽管此二种译本在今天已殊为少见,但其价值不容低估。

  建国后至“文革”,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语境的影响,该书的译介也呈现萧条之状。同时,在机械教条的阶级斗争观的阐释体系之下,《简·爱》被认为是一部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而女主人公则被视作一个孤军奋战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参加人民革命武装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独立。“文革”时期,这部作品甚至被划入“封资修”之列而被禁止阅读。

  进入新时期,文学翻译界一片回暖之声,《简·爱》译本也开始大量涌现,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祝庆英译本(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燮译本(1990),以及译林出版社黄源深译本(1994)是此时期流传较广也较为出色的几种汉译本。相较而言,三种版本译笔流畅,各有千秋,皆可称翻译佳作。

  

《简·爱》在中国受宠80年其汉译本达20余种

  当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制的《简·爱》成为中国观众心中的经典

  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据说夏洛蒂在创作之初曾对她的妹妹说:“我要写一个女主角给你们看,她和我同样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却要和你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同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此言不虚,且在中国得到了极好的验证。《简·爱》之所以成为享誉中国的经典且深受中国女性欢迎,还缘于这部小说始终以细腻真诚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她在追求心仪爱情时表现出来的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意识。

  就普通读者层面而言,如果对西方经典名著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稍加留意,我们就会注意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小说中传达的女性尊严意识就已在中国获得普遍感动与认同。1978—1989年堪称西方经典与社科名著的井喷时代,《简·爱》是那个时代最畅销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如祝译本自1980年初版以来,累计印数早已超过300万册。书中简·爱的独白“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微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有和你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我不是藉着习俗、惯例,甚至不是藉着可朽的肉身和你谈话——是我的精神向你的精神谈话,就如同我们都要从坟墓里复现,我们站在上帝的脚旁是平等的”,更是诸多中国女性耳熟能详的片段。

  此外,主人公的经历再现了一个身世卑微,性情敏感的女性心理成长历程,这些都令那些渴望独立自由,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的年轻女性不由产生哀乐与共之感。

  就文学研究层面而言,众所周知,20 世纪初的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开始关注女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简·爱》进入了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但此期对其中女性意识的挖掘尚嫌粗浅。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国内评论家开始运用多种理论方法来剖析其女性意识。学者朱虹的文章《〈简·爱〉与妇女意识》、《禁闭在“角色”里的疯女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认为,疯女人伯莎代表简愤怒的另一重自我,这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遥相呼应。这引发了国内评论界的论争,譬如,如何重新评价简·爱形象?一般认为简·爱以其行为证明并维护了女性尊严,也有学者认为,简·爱实质上是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而未果的形象。受国外文艺思潮的影响,已有学者对《简·爱》进行后殖民式解读,如有人认为简·爱的成功,其实建立在对于来自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女性伯莎诋毁的基础之上。无论对普通读者还是对文学研究者来说,对这部小说的探讨都仍存未尽之意,但它对女性的积极引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新时期的多重演绎

  《简·爱》之所以在中国经久不衰,除翻译家译介之功,以及小说文本自身的魅力等原因之外,还与其日新月异的演绎方式带来的传播效应有关。

  就在这部小说风靡畅销国内之时,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大受欢迎。尤其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1975年译制并配音的电影《简·爱》。这部20世纪70年代初由乔治·C·斯科特和苏珊娜·约克主演的电影,虽然在国外电影界寂寂无名,但经过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演绎,却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电影。李梓演绎的简·爱细腻温婉,不温不火,而邱岳峰塑造的罗切斯特,时而柔情缱绻,时而愠怒狂暴,深令国人倾倒。据称,有人甚至在寒冷冬夜看完影片步出影院,满怀激情地吟诵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对白。

  这部经典名著还被搬上话剧舞台。自2009年6月迄今,由国家大剧院与国家话剧院联合制作的话剧《简·爱》已经热演三轮,票房始终火爆。这是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话剧,也是大剧院戏剧场的重磅剧目。此外,2009年《简·爱》还曾以越剧与音乐剧相结合的方式被创造性地加以演绎,其中还加入了多声部合唱及舞蹈元素,真可谓中西合璧。如今“越歌剧”《简·爱》推出一年多,已踏上全国巡演之路并筹备出国演出。

  无论话剧还是越歌剧的成功都证明了小说跨越时空的经典魅力。诚如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云:“一个世纪以来,《简·爱》的高度就是在那里的,经典是不允许被怠慢的,我们只有向那个高度去看齐。”

  海外视点:“雌雄同体”的理想女性

  “雌雄同体”这一说法源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她曾指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一起和谐地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

  简举止温柔,行事勇敢,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女性和男性特质的融合。

  书中圣约翰对简说:“你有一个男人的刚强的头脑和一颗女人的心。”父权制社会要求的女性是温顺哑默的失语者,而简自始至终都不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此外,有人说简·爱类似童话中的灰姑娘,在童话中,处处是英雄救美的故事,女性总是被拯救的对象,可简的行为却反其道而行之:当罗切斯特从马上摔倒在地,简帮助了他。在伯莎放火之夜,简叫醒了罗切斯特,救了他的命。最后,一场大火使罗切斯特一无所有,简嫁给了他,终身搀扶他。这一切都表明了女性主义者的潜在愿望:理想的女性应该雌雄同体,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 (赵晓辉)

  

《简·爱》在中国受宠80年其汉译本达20余种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画像

  作家故事:《简·爱》出版始末

  当勃朗特三姐妹专心致力于小说写作之时,夏洛蒂已30岁了。她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教师》,并给自己起了“柯勒·贝尔”这样一个男性化笔名。可数次寄给出版商后,都毫无例外地收到了冰冷的退稿信。

  在近乎绝望的心情之下,她又将这部手稿寄给了史密斯—埃尔德出版公司。该公司审稿人史密斯·威廉斯认为小说深具文学感染力,但对其能否获得商业成功心怀疑虑,于是给夏洛蒂写了一封谦和委婉的信,认真诚恳地讨论了其长处与不足,就是这样一封信重新燃起了夏洛蒂的信心。她曾经描述过这封信对她的影响:“信中的分析入情入理,评点颇有见地。结果这封拒绝信对作者的鼓励竟超过了普通表示采用的回信。信中还说,即使寄来的是一部三卷的作品,也会受到认真的对待。”于是她充满激情地开始写作《简·爱》,不到一年即将手稿寄给了威廉斯,他们通宵不眠地审读了这部令人欣喜的杰作,第二天便决定出版。两个月后,《简·爱》(1847)终于问世并获得了极大成功。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