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本来打算初六再回单位上班的赵天伟,大年初三就提前赶回了安徽省合肥市。“再在老家待上几天,恐怕真的要借路费回来了。”赵天伟一脸苦笑。
赵天伟说,春节回家所产生的繁重的花费,让他工作一年的积蓄所剩无几。像他一样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几乎都有同样的感觉:春节回家的高花费已经让团圆的欢乐成了“咬着牙的快乐”。
农历年初一到初三,是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而在网上,晒春节“账单”的热度也渐渐升温。在天涯社区,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超过了30万,近两千条回复中大量年轻人晒出的春节账单让他们“叫苦不迭”。
“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家里要办年货,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总之就是离不开人情两个字。”赵天伟对网上晒出的花费单深有同感,过年回家花费近2万元,“就这还没算上买回哈尔滨的高价火车票呢”。
春节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春节回家越来越高昂的花费让“人口大迁移”成了“金钱大迁移”。对于他们来说,为了“人情”和“面子”,只能苦了自己。
一个名为“伟宸2011”的网民的春节账单颇具代表性,小两口给双方父母各2000元,共给亲戚家的孩子1200元,给爷爷500元,准备年货花费2000元,往返路费1500元。这位网民说,没有1万元钱春节是过不了关的,而1万元是他平时好几个月的辛苦才能挣来的钱。
“每年过春节回家,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加上各种年货,哪哪都得花钱,手里没有两三千元根本不敢回家。”家住吉林省吉林市,在长春市工作的刘昕说,过春节都想回家看看父母,但口袋装不满根本没脸回家,今年春节他已经不打算回家过,准备明年多攒点钱再回去。
据刘昕介绍,他大学毕业后留在长春打拼,目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类工作,每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也仅够维持自己租房子、吃穿之用,根本攒不下什么钱。他说:“一直在省会工作,远亲近邻都高看一眼,手里不拿着几千元回家不仅给父母丢人,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家住吉林省磐石市的杨恩泽,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四川省工作,今年春节也不打算回老家了。他说,春节假期本身也不太宽裕,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成本也确实很高,和女朋友两个人光是往返路费就得2000元左右,加上回去的各种开销,没有5000元根本不够用,所以想来想去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不过,很多年轻人还是表达了自己对家的眷恋,“有钱没钱总要回家过年”。对他们来说,家人的团圆和健康,才是一年辛苦下来的重要目标和头等大事。
冯骥才: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
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文化和习俗,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圆”的意义是最重要的。作为父母,并不在乎子女买多少年货,给他们多少钱,他们只希望团聚;作为子女,总希望一年到头回到老家应该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现,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理性消费,给自己增加了很大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姜向群说:“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般老年人还是喜欢礼物,给老年人送礼物,既是年轻人接续优良传统的表现,也是对长辈的理解和关怀。”他认为,送礼达意是中华文化的深厚传统,礼不在轻重,过年时,已经工作的子女量力而行给父母送一点礼物是必要的。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们忘记了,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据新华社电)